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管与教三(3)

(2011-01-09 07:57:50)
标签:

转载

分类: 管与教系列(转)
原文地址:管与教三(3)作者:私塾夫人

松土3

情绪管理(上)

 

          有些土壤小石头特别多,或是容易黏成硬块,常常需要松土,可是,因为植物的根都紧紧被黏土挟制着,松土的动作又要特别细腻,绝不能一耙下去,把幼根伤了,小石头也不能当成硬土猛敲,想把它们敲碎,得一个个去挑出来。

          这种松土方式,是情绪化,好强固执的孩子最需要的管教模式之一。

          许多家庭都会出一个这样的小孩:脾气拗,老困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里面出不来,即使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是一团纠缠不清的毛线,也坚持守着,不肯让人触碰,或帮忙拉出线头。

          这样的孩子平时心肠特好,敏锐别人的感觉,甚至可以大方施舍,但是,全身上下却好像埋藏了许多按钮,突然间,就会碰到其中一个,引发爆炸。

          而且,他们常会说:「是xxx惹我,让我生气的!」

          换句话说,爆炸,永远是别人按的钮。

          如果一个家里面没有这样的小孩,可能父母当中一个就是这样的人。

          如果父母小孩都没有,那-----就很好呀!跳过这篇文章吧!

          中国人喜欢说,孩子如果头上有两个靠近的漩,个性一定很固执急躁。夫人从前刚听到这一说,直摇头喊迷信。后来读某书解释,这说法其实有点根据,孩子个性比较固执急躁或情绪化的,从在母腹内,一感受不顺,头就容易不按规矩前后左右钻动,所以头发成长的方向会比较凌乱,就容易形成两个以上的漩。

          当然,如果母亲怀孕时情绪波动大,劳累,或是孩子出生后环境不舒适,也可能让孩子头部磨来磨去磨出两个漩,这,就不见得和孩子天生个性特质有关。

          孩子的个性特质需要细心观察认识,绝不能单靠「漩」的数目决定。不过,夫人家三弟子当中,有两个中奖双漩。

          二弟子的固执和情绪化,打从毛发稀疏看不清「漩」的年纪就很明显。这样一个孩子,跟在大弟子那种温和又只要讲理就可以通的姊姊后面出来,一下子就把夫人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一点作母亲的信心击垮。

          每次与她的意见不同时,夫人就像从文明世界来的人迷失在蛮荒之地,肚子里有多少道理都讲不出来也就算了,连比手画脚也无法沟通,还被误会要攻击对方,才叫夫人咬牙。

          这孩子,还未能用语言表达的岁月里,只要不顺心,就坚持着哭闹抗争到底,几个月大第一次鼻塞难过,哄也没用,抱也没用,走也没有,坐也没用。哭着抗议,越哭越鼻塞,越鼻塞越生气,越生气越哭。

          哭两个小时,到无力睡着。

          再大一点,吃甚么要坚持,喝甚么要坚持,连穿甚么,都很坚持。        

          每次冲突,转移注意力吗?她可固执着比任何时候都专心; 好好商量吗?通常那时耳朵是关的,嘴巴是堵的一面墙,找不到门,连扇窗也没有; 惩罚吗?那是把原子弹丢到孩子心里面去爆炸,会吓到,怕到,可是下次情绪来时,他仍然不知道如何处理; 冷漠吗?通常身边的人会招殃;

          怕伤害她,也怕宠坏她,夫人每天都伤透了脑筋琢磨,甚么事可以通融,甚么事必须杠上,总觉得怎么搞的,连一件小事,都要软硬兼施沟通半天,才过的去。

          好累呀!

          这样的孩子,不会单和作妈的过不去,渐渐长大,和手足,朋友,对人,对事,对环境,都会常常「撞墙」。撞多了,心是肉做的,个性再硬,脾气再大,说不怕伤不怕痛是假的。这一害怕,叫他们更敏感,更容易被激怒…….没完没了。

          也只有作妈的,再怎么被这样的个性特质折腾,仍暗暗地心疼着,了解最被折腾的,其实是孩子自己。

          曾经在校长上帝面前软硬兼施地抗议,甚至皮厚到「命令」祂拿掉孩子这种个性,也为孩子向上帝抱不平,为甚么要给她这种不讨喜,还会常常惹祸的负面特质。

          「连我这作妈的受不了,将来,谁受得了?!」夫人暗暗想着,婚姻辅导过程中,那一大堆故事主角,个个都跳出来张牙舞爪地,吓到自己一身冷汗。

          一种个性特质,不会写出一个人生故事。

          一种个性特质的管理方式,才会成为人生故事的大纲。

          告诉上帝自己接受孩子个性特质的那一天起,夫人就向情绪管理学校注册入了学。

          曾经跟着孩子的情绪起舞,他气,夫人更气。孩子一发作,夫人里面就开始怨叹:「又来了,简直不可理喻,我受不了了!那有这种孩子!?」可是要让火熄灭,怎可能再添加一盆火呢?

          学吧!自己学通了,才能教孩子啊!

          夫人,先学着在狂风暴雨中躲到伞底下; 让时间,成为最好的大伞。

          平日,就要在理性上预备自己:情绪不需要反应,而需要处理,然后当孩子爆发时,自己从七秒钟停顿不反应开始。

          七秒钟很宝贵呀!当夫人可以拥有七秒钟的冷静时,孩子原本的连续爆发力就被中断了七秒钟。等暴风雨过去,夫人和她讨论这七秒钟的威力,建议她下次自己尝试,要发脾气以前等七秒钟,然后,我们一起向校长上帝求七秒钟的恩典。

          偶而,倘若父母实在控制不了自己,可以选择离开现场。

          反正私塾概念: 大人小孩一起上课,一起成长,一起学习。

          对脾气拗,情绪化的孩子而言,不要一心想着要要他改,或认为这是不成熟的关系,长大会自动改善。夫人认为应当尽早与她一起面对这个性特质,邀请她一起修这门管理课。

          当然,不要在孩子拗的时候,或发脾气的当头,去勉强他,要和他进行讨论或「面对」自己,否则孩子会认为父母在批评他,而防卫性地拒绝。

          夫人从二弟子很小的时候起,就问她对自己发脾气时的感受。刚开始,孩子很有保留,以为要被数落,但是,当夫人平静而温和相对,这样的孩子敏感,他们能接收到人的诚心,会渐渐敞开心。

          一开始,孩子理性上无法作太多沟通,只知道发脾气是一件很不快乐的事,夫人就告诉她可以为自己的生气和易怒祷告,并且陪她一起祷告。再大一点,就与他谈到意志坚强的优缺点,并鼓励他运用这个特质在持守对的事情上,避免落入固执或倔强的陷阱。

          对于这种在生活上让她重复捅娄子和陷入挫败和的经历,最深感无助的不是父母,而是孩子自己,所以当夫人在平静时可以与她真诚讨论,给予同理心,并且让她明白这种特质也有正面发展的机会时,她就像修了一门很难的课,虽然麻烦多代价大,却会努力学着,把它考及格。

          多年来,面对二弟子的脾气,夫人和她心灵上建立了一个默契: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而不是我这作妈的苦难,或是孩子一个无可救药的缺陷。

 

          一次又一次,她会在管理不当而让脾气爆发后,来向夫人道歉,一年又一年,她总不忘在逢节写卡片时,谢谢妈妈对她的包容和耐心!

          至今,在别人眼中,或许她仍是个倔强,容易被激怒的孩子,可是在夫人和她之间,这是一门越修越有心得,不断在进步的情绪管理学,每隔一阵子,我们会彼此打气:「进步些了,不那么快爆发了!不气那么久了!」

          然后,我们给彼此一个沉默的拥抱,在那个拥抱里,藏着我们继续一起努力的决心。

          温柔,能松软黏硬的土,耐心,能把一个个埋在土里的小石子挑出来,不过,夫人,得弯下腰,挑到背有些酸疼。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