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管与教系列一(2)

(2011-01-09 07:50:43)
标签:

转载

分类: 管与教系列(转)

    夫人问过一些人:为甚么要学习如何管教孩子?

    小小孩的妈耸耸肩答:「先学起来,以防万一吧!」

    孩子大一点的爸爸说:「现在孩子精得很,不学些好方法管,会爬到头上!」

    青少年的妈妈已经眼泪鼻涕一把,哽咽地说:「都到这个地步了,再不管,这孩子就完了!」

    显然,多数父母想到管教,就想到问题。管教的方法,变成是解决孩子问题的方法。

 

    但管教的目的,实在不是为了对付问题。

    一些孩子生来就乖,不吵不闹,按部就班,有时,夫人会听到这样孩子的父母说:

    「孩子不要管教,像我们家,从来不管教孩子,不处罚孩子,所以他们就会自己把里面好的品格全部发挥出来,你看,他这么乖,成绩又好,完全不用我管。你看xx人一天到晚上管教课,孩子越管越叛逆,问题越多。」

    是吗?街头可有不少没人管的孩子,把警察忙得团团转哩!

    倘若管教是因着孩子出了问题,那么,没问题的孩子好像真不需要管教。

    夫人非常不同意这种看法。

    管教,不是因为孩子有问题,管教的目的也不单为了解决孩子的问题。

    管教的目的,是为孩子培养出一个优质的,健康的生命的体质,以至于他们可以在那个健壮优质的体质里,发挥上帝所赐给他们个人独特的生命色彩。

 

管教,一定有两个部份,管,和教。

管是甚么?管就是给予界线,然后配合赏和罚的方式,帮助孩子学会停留在界线里面。

教是甚么?教,就是引导孩子成为一个认识界线,并且有能力守住界线,最后,成为一个能够自立界线,并且尊重别人界线的人。

 

    用栽种植物来比喻的话,为孩子培养出一个优质健康的生命体质,好比是在为花草整顿出一片优质健康的土壤。

夫人想用培养土壤最重要的六项工作,来解释管教的内容。

由于每一个大项都值得相当篇幅深入探讨,容此处先大概介绍一下。

 

1.  施肥

土壤需要营养,尤其,本质特别差,环境条件特别糟的土壤,需要更悉心的添加养分。

夫人家后院有个照顾不了的角落,那儿的土壤品质差到一个地步,连最容易种的花草都养不活,偏偏,上头终年长一大堆有的没有的荆棘杂草。

过去几年透过在家教育,校长上帝彻底扭转夫人一个管教孩子的理念:「作父母的,不要一想到孩子,就想到他们有甚么行为要改正,有甚么问题要修剪!」

教养孩子,要把精神更多放在给予孩子需要的养分。

不同植物,对不同的营养需求不同。有些环境,又天生特别缺乏某种营养。

孩子也一样。

个性,家庭,文化,环境,促成每个孩子不同的营养需求。然而,这个时代里,似乎有某些营养是人人要补。

 

2.  浇水

土壤必须定时定量浇水,而一些孩子生命里,也有一些重要的规律,当固定重复在他们的生活中时,会使他们保持一个湿润良好的状态。

有些孩子的行为或学习问题,其实是跟土壤没有定时定量浇水一样,产生在枯干贫脊的土质的状况。这些问题,无法倚靠一两次管教得到解决,而是当一些不断固定重复建立的规律建立起来时,自然会挪移或自动消失的成长障碍。

 

3.  松土

土壤松过,水分养分容易进到根部,同时也让植物的根,有更自由伸展的空间,特别对那些比较稚嫩的花草的根,则可以给他们一个比较容易的成长环境。另外,松土的过程也可以翻掉一些根浅的杂草。

松土,在管教上,是指那些帮助孩子表达想法,抒发情绪,调整行为的引导。

 

4.  处理杂草

杂草不会直接把花草毒死,但是会妨碍花草健康成长,抢他们的空间和养分。

有回家来了个新园丁,当夫人伴随他检视院子时,走到一棵花正开得茂盛的植物前,他突然皱眉蹲下,指着环绕着根部的一堆细嫩的杂草说:「这东西可别轻看,当他密密地把植物根部覆盖起来时,就是这植物被勒死的时候!」

所以,虽然没有突然间的爆破效果,杂草的破坏力在时间的发酵后,却可以非常剧烈。

生活中有些人事物,似乎没有非常直接造成孩子行为或学习问题,但是,长期累积下来,却点点滴滴地侵蚀着他们健康体质。

有些植物在某些园子是杂草,换了个园子,可能就不是。比方说蒲公英长在我家园子很讨厌,可是对那些专门卖蒲公英叶子的园丁来说,蒲公英可是主角。

父母需要在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里辨别甚么是孩子园子里的杂草,甚么不是。对于杂草,我们要处理,给予管制。

 

5.  除虫

相对于杂草,虫害造成的影响很明显,很直接。

有些虫是飞来横祸,要立刻处理,但也有很多虫不是长大才飞来吃叶子吃根,而是在某个安静的季节里,伏在植物身上产卵,靠着植物的温度和保护长大成害的。

一般父母想到管教,就是在讲除虫这件事。

孩子出现某些明显的问题或行为偏差,几乎所有父母都像看见一大群蝗虫突然飞来侵略植物那么意外无辜。他们首先问的总是:是那一件事?那一个朋友?那一个媒体?那一本书?哪一个经历把我孩子变成这样?

虫害要除,然而虫是怎么来的,甚么时候来的,更是重要。

 

6.  改变酸硷值

在美国住家几乎家家有园子可种花草树木,但,除非有经验的专家,没碰到大问题,一般人很少去关切土质酸硷。

其实每一种植物都有适合他们生长的酸硷土质,虽然许多植物都对酸硷有一个大范围的包容性,但某些特别的花草果树要种的好,还是需要调整土壤的酸硷值。

夫人曾经买来一种人说非常容易种植的花,把它放在一片花草长得最茂盛的土壤里,却怎么种都垂死模样。挣扎许久,到花圃里去询问,才知道那花适合的酸硷值恰好和土壤里其他花草相反,只好移植到另一片改变过酸硷值的土壤,隔年就开始扬眉吐气地长起来。

管教孩子,有时候局部处理,有时候,需要大变动,大调整。中国孟母三迁的故事,是很标准的例子。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