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一年前看了电影《赤壁》,火烧连环战船的场面震撼人心,仿佛让我们回到1700多年前那惊心动魄的一夜,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电影中,编剧将曹操发动渡江战役的动机归结到是要和周瑜抢夺小乔的美色。
于是对赤壁有了更多的好奇,真实的赤壁是怎样的呢?金秋时节,趁到武汉之机,终于去了一趟赤壁,亲身见证了这个曾经改变中国历史的著名遗址。
http://s8/mw690/7115c475gce6220a25417&690
古战场遗址距离赤壁市区有十来公里,沿途是碧野田畴,地势十分平坦。当地政府将古战场精心打造成为了一个的旅游景点,去往景点的道路笔直宽敞,两旁分布着许多独栋民居,虽然欠缺些许古韵,却洋溢着浓浓的水乡特色。
景区的旁边是一个小城镇,大街上有一座石雕门楼,上书“三国赤壁古战场”几个大字。
http://s11/mw690/7115c475gce62309ed2aa&690
走入门楼,到了景区,眼前是清一色的仿古建筑。一处照壁上醒目地刻写了江泽民前总书记手书的“三国赤壁古战场”几个大字。我们知道,对于赤壁大战遗址所在地在坊间有不同的说法,专家的观点也不尽一致,挂出总书记的题词无疑是想要一锤定音。
景区内有一所酒店,外观象城墙,名字也沾点古气叫赤壁驿馆。在一片水塘中,修建有一座招贤馆,因为时间仓促,没能前去一探究竟。
http://s7/mw690/7115c475gce6233da97d6&690
景区的大门是模仿古代军队营寨的样式修建,旌旗猎猎,颇有一番战阵的威严肃杀之气。刚好看到一场古代军士的操练表演,战鼓咚咚作响,军旗迎风招展,盔甲刀枪鲜明整齐,或许当年的孙刘联军就是这个样子。诸位如果看过电影《赤壁》,对大军操练的架势自然不会陌生,只是电影里的场面要更宏大得多。
http://s11/mw690/7115c475gce62361cae6a&690
这里想必就是1700多年前孙刘联军的驻扎之地,和曹军大营隔江相望。景区内依照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修建了许多的景点,借东风的拜风台、纪念庞统的凤雏庙以及草船借箭场景等等。
http://s9/mw690/7115c475gce623961dac8&690
里面有一个文物展馆,但没有什么真正的展品,多是根据当时历史事件而创作的图画或模型。也难怪,这场战事已经过去了1700多年,战争的痕迹早已被雨打风吹去。只有借助古代文人吟诵古迹的诗词作品,才能领略到当年金戈铁马的英雄岁月。最有代表性的要数唐代的杜牧和宋代的苏东坡,杜牧写道: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http://s6/mw690/7115c475gce623cc11745&690
古战场的标志是直立长江岸边的一块赭色石壁。沿着景区道路,上到一座小山坡,山上林木茂密,静谧幽深。从山上有一条林荫小道下到江边,这里是一处观景通道,到江面不过数米的距离。从这里看过去,右手边的一块石壁上刻写了“赤壁”两个大字,相传是唐朝时代人士书写的,但具体是谁?写于何时?现在并未找到相关的历史记述。
http://s5/mw690/7115c475gce623f52f8b4&690
山的左面是一个渡口,车来人往,还是很繁忙的样子。渡口位置的江面特别开阔,浩瀚无垠。而石壁前面的江流则狭窄了许多,虽然天气有些灰蒙蒙的,能见度不太好,也能依稀地看到对岸。仅此而言,传说中诸葛亮以草船靠近曹军水寨而载回大批弓箭其实是不可能的。如果罗贯中当年到这里实地考察一下,也许后世的我们就无缘读到这段脍灸人口的故事了。
http://s1/mw690/7115c475g7b09d36ddcd0&690
小山包在长江南岸突兀而起,山的两边地势平坦,视野开阔,确实是驻军的理想地方。古代打仗,将军在安营扎寨时讲求背山面水,其实是有其科学道理的。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符合人体工程学和战时心理学。
凭吊古战场,有人看到的是战争残酷的一面,顷刻之间血流沃野,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顿时成为异乡的孤魂野鬼,多少家庭为之号哭不已;有人看到的是千军万马厮杀混战的场面,陶醉在宏大场面的震撼之中;有人在怀恋战争造就的英雄美人故事,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和诸葛周郎一般建功立业,纵横天下。
当然,更多的游人只是慕景点之名而来,对于战争并无深刻体会和感慨,珍惜当下的和平时代,享受当下的平凡而安定的生活。
集贤殿
http://s3/mw690/7115c475gce73eec2d4a2&690
赤壁驿馆
http://s13/mw690/7115c475gce73fa9ef9dc&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