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总统换届在即,大选进入到白热化阶段,奥巴马和罗姆尼在全力冲刺,几场精彩的电视辩论引起了许多国人的追捧,人们对一人一票选举国家和地方领导人的方式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然而,也有反对者认为选举固然是民主的方式,但30亿美元的花费是不是太多?他们认为在我们国家的体制之下,对领导干部的换届选举是几乎不用花钱的。
表面上看起来,这样的说法很在理,事实果真如此吗?在相同的条件下,粗略地做了一个比较,发现的结果却使我大吃一惊,原来我们的花费非但不是几乎不花钱,实际的支出可能要远远超出30亿美元。
美国大选的花费,最大的开支自然是密集的广告宣传,包括各地的电视的推介广告、宣传招贴海报、竞选的群众集会……诸如此类的开销。美国是高度商业化的国度,所有的一切都要折算成美元,而且要实际支付,这一切加起来是就出来了二、三十亿美元的数目。
对比我们国内,宣传政党的施政方针、政党的政治主张和各级领导人的形象等等的电视节目,往往是要占据电视台的黄金时段的。以前看到一个流行的段子,调侃我们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总共三十分钟,前十分钟是领导都很忙;中间十分钟是中国人民很幸福;最后十分钟是世界人民很悲惨。说得虽然有点过,却有一定的道理。后面二十分钟姑且不论,前十分钟的大部分内容估计在美国的电视台就需要其政党或领导人物自筹资金才予以播出了。
中央台如此,各省、市、县,乃至某些乡镇,都有其电视台和报纸,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同样的宣传工作,能否估算一下为此而支出的费用究竟是多少亿人民币?
在此基础上不要忘记了再我们中央和地方还有全套的宣传部门极其附属机构,人员和业务费用开支,一年下来,花费几何?四年加起来,又是多少?无需繁杂的计算,我们也知道,30亿美元是绝对打不住的。
我们常说: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民间也有说法:羊毛出在羊身上。美国政党的选举费用也罢,中国政党的宣传费用也罢,归根到底是来自于人民,只是获取的方法不同而已。筹措的宣传费用最终成为电视台、报纸、电台和成本支出或者是利润获得,当然也包括政党宣传机构的成本费用,回归到社会。
如此看来,我们用于政府部门领导人选举所付出的代价其实是远远高出三十亿美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质疑民主选举所付出的代价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