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多样的历史文化还体现在保存尚好的各宗教建筑中。
佛教寺庙观音寺所在地原是唐代名刹开元寺。开元寺毁于元代,明初观音寺拆迁到开元寺旧址重新修建,保存至今。但目前古建筑观音寺却是阆中保宁醋厂的一部分。
阆中又称保宁,“保宁醋”是阆中引以为自豪的名牌产品,它与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齐名。据称醋的保健功能卓著,醋厂工人无人患癌,也不感冒。
为保护古建筑,保宁醋厂面临搬迁,但难度很大。厂方提出,由于古寺中“松花井”的水酿造的保宁醋闻名遐尔,若搬迁保宁醋厂,有可能使这个千年名醋毁于一旦。经多方考虑,最终醋厂不迁,但要把观音寺作为省级重点文物妥善保护,于是中国第一家醋文化博物馆――保宁醋博物馆就占用了观音寺。

观音寺大殿。左后方是保宁醋厂主厂房。

观音寺大殿的背面。

观音寺大殿屋檐。

观音寺大殿檐下复杂的木斗拱及镂空木雕花。
阆州醋业有限公司也是著名食醋生产企业。它的办公场所就在古建筑群“陕西会馆”中。陕西会馆始建于清代乾隆元年(1736年),基本保存原状。在一次维修中,发现会馆天花板上有大量清代精美彩画,全部采用矿物颜料绘制,辅以描金修饰,至今颜色犹新。

陕西会馆之一。

陕西会馆之二。
佛教在阆中还有一处名胜,即玉台山石塔。

从不同角度看玉台山石塔。现在去看,新修的亭子已经把该塔罩了起来。
玉台山石塔位于阆中市北玉台山上,为覆钵式喇嘛塔。石塔雕刻精美,除局部风化外,基本保存完整。专家推断为唐代所建,已有千年历史,甚为珍贵,因此轻而易举地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佛塔石刻简介。
简介中所说“七级浮屠”,即俗语所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之浮屠。浮屠是高僧死后供奉舍利的佛塔,七级就是塔有七层,是得道高僧死后最高的待遇。
简介中还提到“滕王所建”。石塔就在阆中滕王阁前。同南昌滕王阁一样,阆中滕王阁也是唐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建造。此地虽不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却有当年杜甫到阆中时,借此处景色写下的《滕王亭子》诗:
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
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
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
人到于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

阆中滕王阁。是近年复建的了?
伊斯兰教寺庙巴巴寺座落在阆中城北蟠龙山麓,这里是沙特阿拉伯麦加城人、伊斯兰教葛德林耶教派的创始者华哲.阿布董拉赫的墓地,是穆斯林朝拜的圣地。(“巴巴”,即“祖先”的意思。)华哲.阿布董拉赫是穆罕默德第二十九代裔孙,被尊为“西来上人”、“太祖”。他于清康熙年间来我国传教,教区在西北陕甘宁、新疆一带。晚年他离开西北独自游历到四川,并在阆中停留下来,直到辞世。他在阆中不再传教,只是平静地徜徉在山水之间。他的弟子为他在阆中造“拱北”(墓地),名“久照亭”,由甘肃河州、陕西汉中等地派阿訇轮流守护,已历三百余年。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就有陕、甘、青、宁、川等地的穆斯林前来朝拜。
第一次去巴巴寺,只见到一位头戴白帽之年轻人,皮肤白皙,微胖。问话,他似乎不大能懂,不是本地人。好一阵似乎明白我们问的是此处供奉何方尊者,方才开口清晰答道:阿布杜拉西。

巴巴寺大门,正好遇上纪念阿布董拉赫“隐光三百二十周年”。门后树林中是本地穆斯林的墓园。本地穆斯林并不是阿布董拉赫教派中人。再隔一道墙才是西北穆斯林的地盘,真正的巴巴寺。

巴巴寺二门上的“久照亭”匾,已在此处悬挂了两百多年。该匾为镂空雕刻,工艺考究,四周金龙盘绕,是“镇寺之宝”,国家二级文物。几年前曾经被盗,很快破案被追回。

巴巴寺内精美砖雕建筑。

左图:巴巴寺正殿前四柱三开间双重檐三滴水木牌坊及“祖源谛本”匾。
右图:停放华哲.阿布董拉赫灵柩的正殿及“观妙入微”匾。

木牌坊背面的“仰止”匾,清道光甲辰年立。重重叠叠的木斗拱挑起檐口,是传统木结构建筑特色。

高处那个四脊攒尖头盔式屋顶下面就是正殿,然而这个屋顶却是个赝品,是几年前一帮西北穆斯林来维修该建筑破损的屋顶时自作聪明搞出来的花样。本来国家文物局已经计划将“巴巴寺”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审查专家们见此头盔式屋顶一改旧貌,大失所望,哭笑不得,只好将计划作罢。
阆中老城区外不远处有一座基督教堂:圣约翰大教堂(福音堂),建于1908年(清光绪34年),占地1600余平方米,可容纳2000余名教徒礼拜,其规模居西南地区现存基督教堂之首。教堂平面呈“十字架”造型,显示一种中西合璧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该教堂历经百年风雨,保存完好。
圣约翰大教堂大门与侧门.

圣约翰大教堂庭院。
我们去教堂时是“5.12地震”之后,教堂建筑结构受损,因此禁止参观。一位女士见我等在外站了好久,又是拍照又是指点,便主动过来讲解。原来她是这里的管理人员、基督徒曹女士。她带我等去看教堂创建者、英国传教士盖士利的墓。盖士利字伟良(按中国习俗了),是近代基督教在中国宣教运动中著名的“剑桥七杰”之一。他先任基督教“川东主理”,后由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派任“华西教区会督”(主教)。他在阆中四十年,不仅于1908年主持修建了这座由澳大利亚建筑师饶哲夫设计、独具一格的大教堂,还创办了仁济医院、私立初等小学、城关天道学校、华英学校、德启护士学校等。世界著名的“平民教育之父”、四川巴中人晏阳初就曾就读华英学校。1925年,盖士利夫妇先后病逝,安葬于大教堂花园里。

盖士利夫妇墓碑。

“剑桥七杰”中装合影(网络图片)。前排右一是盖士利。
见我等听得认真,曹女士特许进教堂内看看。
教堂内十分高大宽敞,木结构的拱顶,据说声学效果也很好。布道坛后墙上镶有四块铜牌,分别刻有“主祷文”、“信经”和“上帝诫命”十条,应该是保护下来的当年珍品。抗日战争时期日军飞机轰炸阆中,数颗炸弹在附近爆炸却没有损毁教堂,还有一颗炸弹深埋在教堂地下至今未爆。真是“上帝保佑”了。


圣约翰大教堂内景(网络图片)。


“主祷文”、“信经”和“上帝诫命”。

墙砖上有“中华圣公会”字样,看来是专门烧制的了。圣公会是西方新教(基督教)之一教派,英国国教。据说是最接近天主教的新教教派,但不遵从罗马教皇而遵从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成都华西协合大学的创建也有英国圣公会的参与。
阆中乡间还有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安寺和五龙庙,其历史都可追溯到唐代。若再去阆中,要去看看了。

从华光楼下拱形门洞出古城到嘉陵江边的路。
再见,华光楼!再见,阆中!
(全文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