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不时髦地图炮第 2 弹
新版《流星花园》开播在即,你又想起了记忆深处的台版 F4。尽管现在看起来,曾经花样男子们的造型是那么“台湾土味”,当时却无疑是站在华语流行顶端的偶像。
不论是 KTV 金曲,还是热门剧集,华语地区人民的青春里都少不了台湾的影子。但台湾在制造流行文化的同时,却没能建立起配套的、同样强势的时尚文化;在生产了大量流行偶像的同时,也没能输送出长青的风格偶像。倒是“台”这个从小 S 开始走遍天下的、带有刻板印象的吐槽式论断,成为一种跨越族群的、用于揶揄或自黑的形容词。
加上台湾版时尚杂志的各种车祸和层出不穷的台湾明星潮牌,加深了这种印象的根深蒂固。今时今日,“台”这个字还能洗白吗?
—
从西门町到忠孝东路,
当代台湾时尚简史
“台”即“台客”,最早源于眷村黑话,是对粗俗没水准的本省人的蔑称,或者泛指服装仪容相当“俗气”的审美。
怪异的染发、阿嬷牌花衬衫、半成品的刺青、豪气的金链子,然后嘴里嚼一颗槟郎、背心夹一包长寿烟——以上这些特点,构成了古典主义的“台客”。即便是今天,说一个人“台”就约等于“土”或“俗”,脑中浮现出的是台湾南部挂着大金链子的“大哥”,或者是综艺节目里的常驻通告艺人。
但“台”是某个时期台湾本身的一个风格,是与其街头文化一同诞生的一种潮流形态,正如全世界年轻社群生活里发展出来的其他潮流一样,比如嘻哈从黑人街头诞生,朋克则从伦敦工业区起源。
台湾潮流看台北,台北潮流看西门町——台湾潮流文化的一大据点就是有台北“原宿”之称的西门町。这里不仅是台北最为观光客熟知的商圈之一,同时也是推动台湾潮流文化发展最重要的阵地。
西门町的名称来自日据时代的行政规划,原本只是一个偏远地带,直到日本政府决定模仿东京浅草区的规划在这里设至台北座、荣座和八堂等,才让西门町逐渐在台北城崛起。
上世纪 80 到 90 年代初期,日本流行文化在台大爆发,日本的书籍、唱片、服饰等几乎在台湾都同步流行。那时的西门町街头时尚也和日本零时差,参照《POPEYE》或《men’s no-non》等日本杂志着装造型的年轻人随处可见,万年商业大楼、狮子林广场、西门新宿等几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卖场里都可以看到、买到当时最新上市的日本流行单品。
台湾有风格有态度的人事物,在那个时期都聚集在了西门町。年轻人只要到西门町逛一圈,就能 get 到时下“最 in 潮流”。
而另一大据点,就是涵盖忠孝东路与圆环一带走高级时装路线的台北东区。大多数人熟悉忠孝东路是因为动力火车的劲歌金曲《忠孝东路走九遍》,但东区在清朝时期和日据时代都还是一片荒野,随着忠孝东路和捷运的陆续兴辟才一跃成为大台北地区的新都心。
相较于街头潮流的输入,台湾在高级时装方面的启蒙稍晚。1988 年,中兴百货藉由自身经营改革之机,引进数十个顶尖国际品牌,甚至每季举办服装展演,才为台湾本土消费者塑造了一个真正国际化的购物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中兴百货的一系列后现代风格广告也是教科书级别的美学经典。 比如 1994 年流行两性混搭的中性装扮时,中兴百货的秋装广告借着红极一时的电影《霸王别姬》透过跨性别表演的京剧大师梅兰芳来诠释中性服装的魅力。配上那句“没有服装就没有性”的经典文案,在今天看起来也非常先锋。
而中兴百货,可能也是台湾时尚沉沦之前“点燃的最后火焰”。
—
台湾唱片、台湾电影、“台偶”:
进击的台湾“潮男”
继邓丽君的歌声后,台湾流行风潮在大陆的再度刮起要属琼瑶剧的风靡。区别于香江的铁血侠义或者商务精英,宝岛输出的多为浪漫多情的形象。同时代的小虎队在借鉴了日本造星模式后横空出世,也称得上华语文化圈中真正意义上的首个偶像团体。
千禧年的到来,见证了台湾娱乐产业的高速发展,而在实体唱片欣欣向荣的年代,唱片封面也顺势成为推进新一轮台湾流行文化的重要媒介。畅销歌手无论在唱片封面上穿戴了什么时尚单品,都能引发民众的抢购风潮。
跟着千禧年一起到来的,还有风靡全亚洲的台湾偶像剧潮。从
另一方面,千禧年初上映和开播的《蓝色大门》和《孽子》,让台湾校园以及同性题材作品在那几年井喷,塑造了一款自带回忆滤镜的校草风格。近年来先后走红的柯震东和王大陆,其实都是同一种文艺青春怀旧的路子。
但天然去雕饰的“校草”人设,同时也意味着不成熟和不经修饰,那些年的台湾年轻男偶像,也都被“村帅”的阴云所笼罩。某种程度上来说,同质化的明星审美也影响了台湾一代人的潮流审美。
《孽子》剧照
《蓝色大门》剧照
《我的少女时代》剧照
另一方面,潮牌在当代台湾自有群众基础,街头风格在台湾一直十分盛行,Champion、Stussy、HUF 等来自美国日本的潮牌向来很受台湾年轻人的欢迎。这里不得不提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团体:台湾嘻哈元老 L.A. Boyz。
这群美国长大的男孩们不仅把说唱音乐和街舞带进台湾(进而引入大陆),他们宽松休闲的美式街头着装风格,在台湾掀起了第一波嘻哈文化风潮,也带动了嘻哈歌手和组合在台湾的井喷。
随后,这些歌手明星利用良好的影视资源顺势推出自己的个人服饰品牌,这股“创牌”风潮逐渐蔓延开来,引发其他台湾明星艺人如法炮制。
从五月天阿信的 Stayreal、罗志祥的 STAGE、周杰伦的 PHANTACi、李晨和潘玮柏的 NPC、到陈建中的热血 Fever……台湾男明星可能是最喜欢出潮牌的人群了。
不过,尽管他们的设计各式各样,面貌却非常统一。在我们采访的台湾年轻人当中,几乎都把这些潮牌归到了“台”的范畴里。
—
想要洗白“台客”?
这些人试过了
时尚潮流不断发展,“台客”的定义也在不断变化,当下台湾年轻人眼里的“台”,就是另一幅面孔。
随着台湾本土文化的兴起,“台客”一词逐渐再挪用,越来越多的人自称“台客”并引以为荣。其实从上世纪
近些年,更是涌现出一大批立足本土的“台客电影”。《海角七号》中的南部风情,著名台湾电影人焦雄屏口中“夸大的土台客历史”的《艋舺》,还有《鸡排英雄》,这些影片中的男性人物装扮基本都是取自原本被吐槽的“台客”风格。
《艋舺》剧照
《海角七号》剧照
台湾的潮流也从一味哈韩哈日哈欧美,而慢慢开始推崇“MIT”(Made In Taiwan),发扬带有自己地域基因的潮流文化。
在国际时装秀场上,不难发现来自中国台湾的设计力量。但相比起在国外接受教育的王大仁(Alexander Wang),台湾土生土长、并入围过 LVMH Prize的江奕勋(Angus Chiang)或许是成色更高的时装界“台湾之光”。
Angus Chiang 2019 春夏系列
江奕勋
Angus Chiang 以台湾的本土元素为设计灵感,槟榔西施、机车和台湾风光经常出现在他的设计里,本季他就以“台湾城市街景的异彩拼贴画”为主题登上了刚刚落幕的男装周。沉寂多年的台湾时尚,也因为他的出现得到了全球时尚媒体与社交网络的广泛关注。
而在台湾年轻人心中“今日台湾最会穿衣服的男人”,很多人会提到近日在“金曲奖”担任主持人的萧敬腾。这位着装风格大胆的台湾歌手,几乎可以消化每种风格。
但萧敬腾最为人熟知的还是“雨神”称号
但总体来说,台湾的时尚土壤看起来并不是那么丰沃。
进入本世纪 10 年代之后,大陆地区以飞速发展的经济优势逐渐聚集了各个领域的优势资源,吸引着大批台湾人北上发展。过了鼎盛时期的台湾娱乐产业眼下更是青黄不接的局面,本土潮流杂志《放肆玩》、《CLASS》和《Hipper》则在大环境的压力下处于停刊的状态。
这些因素,让台湾的时尚审美水平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尴尬位置,尤其是当你没有这么多“老本”可以依靠的时候。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TIwODMwNw==&mid=2651096720&idx=1&sn=47cba1b976da9e6eeca3af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