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细数央企提质增效成果
(2022-11-29 15:06:48)“十三五”期间,国企改革取得了“三个历史性突破”“五个实质性进展”“一个根本性加强”,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构建成型,但改革不平衡、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依然存在,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还没有完全攻克,改革任务依然繁重,同时国企改革也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国企改革发展现状,以“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信念,高屋建瓴做出的改革全面性部署;是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在新发展阶段提升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的重要“施工图”。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聚焦八大重点任务:
一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形成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二是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三是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四是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灵活开展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
五是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着力从监管理念、监管重点、监管方式、监管导向等多方位实现转变,进一步提高国资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六是推动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强化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七是推动“科改示范行动”、“双百行动”、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东北地区国资国企改革、“世界一流企业创建示范工程”等一系列国企改革专项行动落实落地,发挥典型引路作用。
八是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中央企业普遍掀起改革热潮,总体形成了深化改革的风气和态势,大幅提升企业活力、效率,向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迈出坚实步伐。
截至2022年5月底,中央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完成率达94.7%,主体任务基本完成。
随着改革持续深化,破除了一大批“老大难”问题,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干事创业的工作作风、履职状态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2022年上半年,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2万亿元、利润总额14093.6亿元、净利润1085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7.1%、6.1%。
总体来看,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激发创新活力,是推动改革持续深化、取得突出成效的重要法宝。
“
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中央企业不断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
一是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牢牢把握国有企业发展道路和方向。
中央企业把“两个维护”作为首要任务,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强化理论武装,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真抓实干,保证党和国家方针、重大部署在中央企业贯彻执行。
在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频发的当下,中央企业发挥战略支撑作用,积极担当抗疫保供、畅通稳定供应链等重任,为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基础,为稳定我国经济大盘做出了突出贡献。
2022年上半年,中央企业营业收入、净利润稳步增长,上缴税费增长明显高于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增速,成为“六稳”“六保”的重要力量;同时,看长远、顾大局、算大账、强基础,稳市场主体、帮中小企业、积极优化产业生态,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防控的新形势、新挑战,中国建筑、中国中铁等央企组织力量,火速交付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上海临港洋山保税区集中收治点、松江区1号抗疫用房等集中治疗设施;中国船舶、国药集团、中国电气装备等企业向上海等地提供大量药品、防护衣物、医疗器械等抗疫物资支援;中核集团、中国石化、中远海运、南方航空、中粮集团等企业全力保障上海粮油、食品、能源等民生物资供应;航天科技、航空工业、通用技术集团、中国建筑、华润集团、中国化学工程、中国诚通、国药集团、中国电建等央企组织医疗团队驰援上海,支持抗疫一线。
二是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促进业绩增长。
航天科技、南方电网、国家能源集团、中国中铁等央企建实建强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基层活力。
如中国中铁旗下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探索创新“蜂巢式”党建工作模式,构建强大的党群磁力场,有力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