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海按:陈兰村先生的这篇文章有诗意发现之妙趣,天意与人事的交织,其实是时势与文化的遇合。既有妙趣,又有深意。特意推荐给朋友们.陈老师是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已退休,著述颇丰,曾惠赠《蒋风评传》于我。)
屠呦呦名字与青蒿素的巧合
陈兰村(丽泽东门小草)
转载 2015-10-07
10:01:04
2015年10月5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她的获奖是由于从事中西药结合研究,取得显著成绩,带领课题组人员研制了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
屠呦呦的名字来自《诗经·小雅·鹿鸣》开头两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但屠呦呦父母可能不知道自己给女儿起的名字,竟然使女儿一辈子与青蒿这两字联系在一起。这是多么奇妙而有趣的巧合!这里无形中包含了至少两个密码。
第一个密码,是屠呦呦的名字本身与青蒿这两字有内在的历史联系。《小雅·鹿鸣》,是《诗经·小雅》第一篇。《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小雅》是先秦时代华夏族的宫廷乐歌。《鹿鸣》全诗共三章: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每章八句,开头两句都以鹿鸣起兴,句式一样,大意是: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艾蒿。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青蒿。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
其中的“呦(yōu)呦”:指鹿的叫声。朱熹《诗集传》:“呦呦,声之和也。”“苹”:藾蒿。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藾蒿,叶青色,茎似箸而轻脆,始生香,可生食。”又叫艾草、艾蒿。“蒿”:二年生草本植物,叶如丝状,有特殊的气味,开黄绿色小花,可入药。亦称“青蒿”、“香蒿”。“芩(qín)”:草名,蒿类植物。三章的起兴句所唱的“苹”、“蒿”、“芩”都是青蒿类植物。青蒿在中国民间又称作臭蒿和苦蒿,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诗经》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中所指之物即为青蒿。
屠呦呦的名字既与《鹿鸣》有关,并对草本植物青蒿情有独钟,助她成为第一个拿到诺奖的中国女性。孔子说,读《诗经》使人“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此话不虚啊。屠呦呦的名字与青蒿有如此内在联系,这不是巧合吗?可能连她父母想不到吧?但父母的美好期望或许促使她为人类造福,长期坚持青蒿素的研究产生了无形的作用。
第二个密码,是屠呦呦的名字本身与对人才的期盼有内在的历史联系。《诗经·小雅·鹿鸣》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朱熹《诗集传》云:“此燕(宴)飨宾客之诗也。”
东汉末年曹操作《短歌行》,还引用了此诗首章前四句,表示了渴求贤才的愿望: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今译大意: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艾蒿。
四方贤才来光临,奏瑟吹笙喜宴请。
曹操《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他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来到我这里,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合作的。
屠呦呦父母给女儿起名的美好期待,也就是期望女儿长大后成为有用的人才。屠呦呦不负父母的期望,获得诺奖殊荣,也为祖国争了光。
从屠呦呦的名字联想,给孩子取名很重要,很有意义。孩子的名字里不仅寄托了父母的殷切期待,美好愿景,而且名字独特,不与别人重复,琅琅上口,好叫好听,更是对孩子一生都保持有正面的促进力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