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主任工作指导手册》序(魏书生)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读书交流 |
《中小学德育主任工作指导手册》序
魏书生
我点击“百度”输入“关于教师的书”,信息显示数百上千种不止;输入“关于校长的书”,网上也推荐百余种书籍;输入“关于班主任的书”,也有几十本专著;输入“关于德育主任的书”,真的还没有一本专著,至少在百度搜索中还没有。
中国有超两亿中小学生,假设平均1000名学生一所学校,一所学校设置一位德育主任的岗位,那么在这个岗位上工作的人也将近20万,这么多人显然希望看到几本,乃至十几本有关自己岗位的专著。丁老师的书出版了,对德育主任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我1978年8月任盘山县第三中学主抓德育工作的主任。工作千头万绪,难分轻重缓急,那时就非常渴望看到一本德育主任工作指导书籍,可惜找不到。只好自己摸索着干,走了一些弯路。今天看到丁老师写的书稿,感到十分亲切,认真拜读,受益良多。觉得这本书有三个特点:
1.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德育工作。丁如许老师是德育工作的行家里手,他在全国好多省市现场上班会课,好评如潮。我非常佩服他,折叠衣物、整理文具、切土豆、削苹果、炒鸡蛋、做家务这些琐事,丁老师却能吸引学生在教室里、在大厅里,当着同学、家长的面,高高兴兴做起来。全神贯注投入进去,争先恐后比起来,放学铃响听不到,天黑了还想继续比。班会课都上到这种程度,学生怎么可能不爱父母,爱劳动,爱学习呢?怎样上好班会课呢?请看丁老师在书中写的:“德育主任应对班主任进行有效的指导”“要坚持正面教育,不能情绪化地处理班级事务,特别是在批评学生时不要说过头的话。”“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直面学生的学习生活,关注学生的困惑”“抓住学生中的主要问题,给予积极的引导”“关注学生的细小反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入情入境,入心入脑”。丁老师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除了学生,还是学生。这样开展德育工作,学生感觉入情入理,入耳入心,自然事半功倍。
2. 既全面系统,又突出重点。丁老师从加强部门建设、重视队伍建设、推进日常管理、指导学生工作、开展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十二个专题入手指导德育主任开展工作。即使一位刚上任的主任,照这些专题做了,校长和老师们也会感觉他是一位顾全大局,统筹兼顾,尊重规律,点面结合的主任。兼顾全面的同时,作者又让人很容易看出来第三部分工作“推进日常管理”是重点工作。这在目录中的小标题中便可以清楚地看出来,而在“推进日常管理”中的六项工作,“一日常规管理”又是重点。作者只举了“人民路小学一日常规管理”的例子。这又给初中、高中、中专学校的德育主任留下了思考、发展的空间。在坚持本校一日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再发展,再创新,把德育的重点工作越做越好。
3. 注重细节,操作性强。德育最忌假、大、空。丁老师做了近20年德育主任、德育副校长,在每个位置上都做得出色,在全国产生积极影响。原因之一是,他始终注重细节。对师生提出的要求可操作,只要肯做,都能做到;只要做,都有效;只要常做,都有常效。本书几乎每一章、每一节都注重细节,都注重可操作性。单是“教室环境”这一节,丁老师就写了9条大同,5条小异,条条细致,句句可行。以“心愿树”为例,书中写到:“心愿树由心型的小卡片组成,每张卡片上写着学生的心愿,班级全体任课老师也写上自己的心愿,师生的心愿卡片相对而贴,构成“心心相印”的生动画面,寓意在师生共同浇灌下,“心心相印”的大树将结出丰硕的果实。”学生在这样细心布置的教室环境中学习,心中爱同学,爱老师,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幼苗自然会不断发新芽,长新叶,抽新枝。
我愿向德育主任推荐丁老师的这本书,也盼望德育工作者写出更多适合德育主任看的书,以推动中小学德育工作开创更真、更善、更美的新局面。
2012年6月17日,丁如许老师和我在宜宾市委党校礼堂同台讲课。课后给我布置家庭作业:“为《中小学德育主任工作指导手册》写一篇序,1000字以上,2000字以内。25日前交卷,可以吗?”我当时表决心:“一定按时按量完成作业。”接到任务后,我连夜赶到泸州讲学了。刚回北京,中华书局宋小凤老师又催我《守护传统常识》的稿子,昨天校对了一天,明天还要去长春讲课。今天再不写就不守信用了,便匆匆看书稿,匆匆写序言,匆匆交作业。不知丁老师是否满意,倘不满意,若能宽限几日,我再重写。
是为序。
2012年6月21日http://s8/mw690/7101acfegcdf2b3d41d47&69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