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莫言晚熟的人文化读书笔记 |
分类: 书评 |
我几乎可以肯定地告诉你,当你在完整的看过《晚熟的人》这本书的十二篇小说后,你会完全颠覆了莫言对“晚熟”这个概念的所有解释的。莫言在他的每篇小说中都隐藏着对“晚熟人”的一种出于悲怜的批判。每一种“晚熟的人”都是被时代浪潮裹卷进去的一些有着自己的不幸与痛苦却又在一定时候,受着自我利益的驱使又强加于不幸与痛苦与他人,最后依然会走向精神毁灭的一代人。
当莫言说;"晚熟这个概念也是一种来自民间的智慧。"的时候你脑子里马上就会出现他书中那些挣扎在以往阶级斗争中的那些为了生存活命打入异己分子的那些人了。书中借以一个名叫“蒋天下”的主人翁的改名过程就让你知道那个年代的人们的智慧是一直被政治所牵制和培养造就出来的。
当他说到“农村称一些智力水平不太高的人为晚熟,就间接地说他是一个傻子了。有的人在农村,大家都叫他傻子,但他实际上是在装傻,他一装可能装几十年,他在装傻当中体会到了一种乐趣,而且他得到了装傻的利益。”的时候,你会看到这些装傻人乐趣实际许多都是来自小孩当了革命战士!
在莫言告诉你;“他在装傻,大家都说他晚熟。那么当到了一个合适的时代,出现了能够让他表现自己才华的舞台,他才会突然焕发出光彩来。”你在小说中看到的会是一个文人作协负责人,一个做过刑警善于抓小偷的人,最后却是一个专门偷身边人的惯偷和善于玩弄女人却又道貌岸然的人。
一个笑到最后的胜利者,一个睚眦必报的凶残的弱者。
一个能把武术表演的上述激烈的搏击过程中,通过煽风点火,把观众情绪和场上气氛推向阶级仇民族恨的高潮,观众狂欢,有的人甚至热泪盈眶,最后,音响放起了用粤语演唱的电视连续剧《霍元甲》的插曲《万里长城永不倒》。大家在节日的气氛中生活。
这就是在莫言的小说里当年都被说是“傻子,结果过了几十年机会来了,他表现得比谁都厉害,”
如果这也是莫言说的一个角度,那么他说的晚熟既是一个正面的褒义的词,代表了一种求新、求变、不愿意过早的故步自封的一种精神。”又是让那我们不能从故事表面去看那些晚熟的人了。
一旦你真的看懂了他作品的现代主义思想,那些表面的有张力的小说画面都会变成你对整个社会出现这么多的“晚熟人”产生自己晚熟的深刻思索。
莫言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时候谈到;
晚熟是一个很丰富的概念,从文学和艺术的角度来讲,一个作家或艺术家过早成熟了、定型了、不变化了,他的艺术创作之路也就走到了终点。晚熟,对从事艺术创造的人来讲,是对自己的一种要求,不要过早固定自己的风格,要有强烈的求新求变精神,不断创新,超越自己。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不希望自己过早定型、过早成熟,希望自己能够晚熟,让自己的艺术生命和创造力,能保持更长久一些。
这点我特别认可。因为他的创作素材大部分还都是停留在40年前那个时代发生的事情。他在这部书里刚接触到真实反映出来文革的一些事情,他作为伟大的作家,他明白目前最令他担忧的是什么。晚熟的人是一定要懂得内省,懂得内疚,跟上时代思想才会真正成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