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昌镐的三十年与一瞬间

(2018-06-19 11:22:53)
标签:

杂谈

娱乐

分类: 大宗师

去年看了李昌镐写的一本书,叫《不得贪胜》。乍一看,仿佛成功学励志书,其实内容挺朴实,是他的围棋生涯自传。在那些刻苦研习、晋级和苦战之中,真正吸引我的,是他内心的波澜起伏。

最有意思的一个故事始于他的一次战败。那时候李昌镐已经当了几次世界冠军,迎战综合赛事纪录不如自己的芮乃伟(世界首位九段女棋手)却意外败北。

在那天夜里,完全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输的李昌镐开始复盘,也就是把当时下棋的过程重新还原出来。一遍又一遍,虽然找不到答案,但是他继续着,因为感觉离真相更近了。接下来的过程,他是这样叙述的——

“东方鱼肚渐白而头脑愈加昏沉之际,我仿佛看到了那隐藏在浓雾中的小路,我找到了那个症结所在:虽然心中、口中从未承认过,但是不知不觉中,我在小看自己的对手。//下围棋的人都会通过亲身体验充分认识一个真理,那就是:自满过后是败招。骄傲而不自知是自满的开始,不自知的同时又故作谦逊,这是自满的过程表现。继而更进一步错将故作谦逊当作十分谦虚,一步一步,如同围棋的序盘布局、中盘攻防、最终走向失败。这是我近三十年终日与围棋相伴朝夕,经历无数次实战才最终领悟的道理,并且也是对我最具警示性的道理。”(第135页)

整个过程其实挺像侦探破案,而凶手不是别人,就是“自满”。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共鸣,尤其最近这半年。2018年我迎来了三十岁,这个关口曾让我害怕,它意味着责任,意味着不再肆意青春。更关键的是,我感到了一种反差——一种“必须成就些什么”和自己不过是一个渺小的博士生之间的反差。这样的“三十焦虑”持续了一阵。直到有一天,我惊觉了一些东西。我凭什么就认为自己能成为所谓的“人生赢家”?这难道不是另一种“自满”吗?真正的努力从来都是平凡、曲折、冗长、且无声的。一步又一步,路上没有鲜花,尽头没有掌声。这是绝大多数人的常态,其中也不乏能干的聪明的。我又因何而例外?

且不说自己努力尚且不够,连随机的因素我都忽略了。每一个因素(比如努力、智商、学校、家庭背景)在预测成功的时候到底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其实也是因人而异的。我只是很幸运的去了一些好的大学完成高等教育,这不意味着我变成了另一个人,更不意味着我能够逃开随机的因素。哪怕是获得了世界冠军的李昌镐,在具体的赛场上依然只是一个棋手而已,也要经历起起伏伏,没有定局。一个人纵使到了中年,有一些积累,依然是在中盘,胜负如何还很不好说。

继续琢磨,这个“探案”的过程似乎更有意思。有时候要“看见”如此“显而易见”的原因,反而不容易,因为必然有一些东西造成了遮挡,让你对它们视而不见,否则从一开始就看见了。尤其是自满和轻敌这些容易深藏的心态,天然就会抵制去看到一些特定的不足,这在自己表面的谦虚和自省功夫之后越发困难。要突破它们的障眼法,单纯的理性计算可能不够,卸下心防是更为关键的一步。比如在李昌镐的叙述中,他是在“头脑愈加昏沉之际”才看到了问题所在。

 “自满过后是败招”,一个可以秒懂的道理,李昌镐却说“这是我近三十年终日与围棋相伴朝夕,经历无数次实战才最终领悟的道理,并且也是对我最具警示性的道理。”由此可见,“领悟”并不那么轻巧。漫长的围棋生涯中,李昌镐必然对这个道理有过很多具体的经验和感触,但只在那个即将破晓的时刻,它们才变成了一种更深的东西。

那种领悟,需要在一个契机下,一边执着求索,一边降下防御。

知行上的跃迁真的很微妙。这也是让我共鸣最深的地方。

回到上文提到的“三十焦虑”,森森的同辈压力固然有,但我自己也“功不可没”。那份对外在结果的在意,不仅是所谓的“社会参照效应”(注1),更是我心里一道非常深厚的防御之墙。也像一面让人着迷的“魔镜”,它给了我一张美化过的脸,却也遮蔽了真实的自己。我渴望打破自己的壁垒,却总少了那么点力量。

幸运的是,那段时间因为一些工作学业上的事,我和楷做了很多深入的交流。他的敏锐与直言不讳让我受益匪浅。有一次他说,你一路上名校,走得还是很顺的,但这也掩盖了你的很多问题。真是一语中的。这句话在我的心里堆积着早已呼之欲出,这一下子,“镜”碎“墙”塌。回过头去看很多自己之前和别人的互动,惊出了一身冷汗。那个自己,其实一直就在那里,连同我的自满和浮躁,一起等待着被我看见,已经很久了。


 注1:如果感兴趣“社会参照效应”,可以看我在知乎上的一个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615158/answer/23370168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