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不沾上奇怪的东西?

(2014-06-04 10:28:18)
标签:

宗教

学校

分类: 齐物论

佛教中有个故事,菩萨为弟子讲经说法。讲得好的时候,天女也出来散花。落在菩萨身上的花都自然的掉下,而落在弟子身上的花却黏得挺牢,怎么甩脱都不下来。

期末后和一个很久没聚的朋友喝咖啡。她并非中国人,却也是国际学生。起初聊得挺好。后来她说起找工作的困难,然后又有点愤愤的说why do they think language is a barrier for me. 我很自然就接着说,是啊,确实别人这样想比较有局限。最好是说you could improve on ***. 然后她继续说起了上课时的一次不愉快经历。当她说到一个单词的时候,旁边的女生小声的模仿她。我察觉到这个事显然对她来说不是一件小事。她越说越激动,然后反复的问为什么,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同时她又为自己当时的隐忍而生气。

随意模仿别人说话中的口音或错误显然一点也不好玩,而且可能很伤人,于是我安慰了那个朋友。

回家的路上想起了天女散花的故事。为什么花粘在了弟子的身上,而没有粘在菩萨的身上?因为弟子修行不够,未断分别念想,还会想着要甩脱,其实根本就没什么好甩脱的。鲜花在这个故事中更多是一种象征,对应他人的美好语言,当然用在他人的揶揄讥诮上同样成立。隐约中我可能还是觉得那位朋友自己内心也有点什么,才让她更加受伤。当然,这样的联想并不等于说我认为这就是她自己的错。我希望她以后能遇到更友善的人,也顺利找到工作。

从对这个朋友故事的联想里,我也意识自己曾经很在意他人的消极评价。要达到庄子所说的“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实在不是嘴上说说,还是要“修行”。

那具体怎么做呢?以下是我给自己写的建议。喜欢的话欢迎拿去,不喜欢的话相信你会有更好的办法

首先,当别人的消极反馈/评价留在心中的时候,试着看清自己的委屈,同时也多了解自己到底在意什么。比如,当人遇到种种无形的语言歧视的时候,大背景在这个事件中有关系,它会使得别人的一点小行为也可以威力无穷。因为隐形的愤怒总需要找一个出口,找一个人,找一件事,找一句话。当然之后也不要忘记自己的"在意"需要。当发现自己纠结的时候,可以想想:到底在某个具体的点上有自我怀疑?这件事中自己又具体扮演了什么角色?自己想要达到什么状态,如果达到了就不纠结了?

 然后针对性的制作应对方案。还是以语言困扰为例,客观来说,语言能力确实有高下之别,但不代表能力低的不能提高。想要提高的话就需要付出努力,必要的话可以制作一份练习提升计划并实施。另外,也不必盲目追求技术上的东西,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相关,却不能完全等效,有些人际上的能力和心态其实更需要建设。

最后,如果可以的话,放松些幽默些。不是每个人都有爱心和耐心去建设性的指出别人的问题在哪该怎么改进,如果因此自己一直紧张的话真的也挺累的。当别人看到了自己不优秀不够好的一面时也不必太郁闷,反正自己知道自己的斤两,该轻轻该重重。有的调侃,甚至讽刺,就是朵可粘可不粘的“鲜花”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