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蒋勋细说红楼》的价值与联想

(2012-09-17 22:18:18)
标签:

历史

娱乐

分类: 大宗师
近日见波城读书小组中,《蒋勋细说红楼》颇得推崇。少不得自己也下些载音频来,附庸风雅一番。听了几讲,生了些断片思绪,不成文章:

1十分赞同《红楼梦》是一部青春之书,用小男孩、小女孩、青春期去看里面的人物才更接近真实。是一个相对新的视角,而且融汇了作者自己的青春体验,容易为读者接受。其实刘心武也有类似论调,只是因当时秦可卿公主身份揭秘被太过关注和批判而遭到了忽视。

2现代人读书也是挺悲哀,需要别人来帮着读。但蒋勋的好处是,说得很仔细,一些不为人所注意的细节能被很好的点出。适合眼睛近视已深者,省点目力好勤奋工作。

3网络上很多对电影或美剧分析的技术贴,好处多在对细节的挖掘,所以可以有更多的材料去供人分析、判断、形成观点看法。挖掘细节本身就是价值,得出的结论还未必那么有价值。挖掘细节者不一定真正把握了作者意图,他的结论也未必为别人所认同。在这一点上我同等认同刘心武和蒋勋的价值。至于有人批判刘迷失了文学的要义,不似蒋般生命真实,我则要说,每个人的解读都是属于他自己最真实的生命体验。

4古代人际关系的秩序,尤其是男女家庭这块很复杂,现代人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套容易“顾此失彼”。比如,陪房丫头、陪房、通房丫头、妾,虽笼统来说都是男人三妻四妾之现象,原来还是各个不同的情况。蒋勋先生在解读书中人物关系时没搞清楚这些区别。另外,讲到朝云时说在她之前苏轼的妻子是王弗,但其实王弗死后,苏轼先是娶了王闰之,此后才有朝云。巧合的是,近日又读一篇写苏轼的文章,也完全不提王闰之,此人存在感实在太低。没办法,前有“娇妻”十年生死两茫茫,后有“美妾”与他性灵相通。

5顺便,朝云太懂苏轼心思,为他写的东西动情极深,就是那句著名的“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本是多么凄凉的语句。而朝云死了苏轼“终生不复听此词”,完全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翻版:“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所以等级秩序是等级秩序,但人类彼此间的感情可以到达一个很深的程度,不仅超越了简单的男欢女爱,更是超越了无聊的世俗关系的限定。

6:蒋勋对古董的了解还不太够,比如《红楼梦》中出现的“美人觚”之“”应是指借鉴青铜器的一种瓷器器型,此类花觚在清朝颇为流行,是装饰摆设器,而非蒋勋所说的实用酒器。

7蒋勋重点提出了“痴”这样一个概念,即,生命中不可解的现象。喜欢“不可解”这几个字,不可理性解释,不可彻底解决,不可完全解开。也许是前世的债需要还,比心理学的理论要有意思得多。佛教世界观太清简,比如这句,若贪嗔痴不在心里面,淤泥也可化红莲。而心理学理论有了解透彻“贪嗔痴”到底是怎么回事的野心。虽然对每个人来说,要真搞清楚很难,但总体的规律还是有必要去探索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