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灰姑娘的被寻找与自我争取

(2012-07-26 22:05:42)
标签:

杂谈

娱乐

分类: 鱼之乐
在我看美国语文教材的时候,看了其中一组课文的标题叫,Cinderella的不同版本。然后又读了一遍这个故事。忽然明白“灰姑娘”之所以叫“灰姑娘”,其命名方式和用“豌豆”命名公主一样,cinder就是炉灰嘛,而不是因为她是灰颜色的姑娘。但是在过去大概十多年里,我一直想当然的觉得灰姑娘嘛,就是皮肤灰灰的姑娘(虽然这样也理解也没差太远),而且丝毫不觉得这个有什么不妥之处。

小时候,母亲说外公外语很好,给她讲辛德瑞拉,也就是灰姑娘的故事。我当时就想了,“辛德瑞拉”这名好高级呀,英文就是牛气,中国人纯属乱翻一气嘛。然后那么多年后终于醒悟了。这是迄今为止我最长的一条反射弧,好在无伤大雅,只是希望不要“再创新高”。今天看这个灰姑娘的故事,还有一些新的发现:

其一,德国版本没有南瓜马车的故事,而且在这个版本中,白鸽挺残酷的:灰姑娘结婚的时候,继母的两个女儿站在她两边,企图获得荣光,结果,它们不仅是如我记忆中琢瞎了她们各一只眼睛,干脆就把眼睛整个拿掉了(反正英语译者的版本是如此)。而且这还不算完,灰姑娘走回程的时候,姐妹俩还换了个位置,于是她们的另一只眼又被啄掉了……怎么如此不懂得吸取教训,而且最大的恶人是继母吧,似乎却安然无恙的,没有受到任何惩罚。难道说这个故事教育我们,千万别和灰姑娘抢王子?否则伤不起啊伤不起。

其二,那组课文又选了一个中国版本,是美籍华人写的,是她家里口耳相传。后来等她准备写出这个故事的时候,发现它源自中国唐朝(公元860年左右)段成式的小说《酉阳杂俎》,比欧洲早了好多,故事的女主人公叫叶限。主情节特别相似,除了鸽子变成鱼,没有割脚啄眼睛等恐怖情节。我正想感慨灰姑娘原来也是一个舶来品的时候,却发现还有更早的版本,希腊历史学家斯特拉波在公元前一世纪就记载了一个埃及法老按鞋索姑娘的故事。

当然最大的感慨还是,童话毕竟是童话,在故事设定中,女主人公其实许下任何心愿都能被实现。然后我就想为什么她不许愿立刻就和王子在一起呢,这样跑去舞会也不用争取了,更不用藏着掖着不让她后妈发现。不过这样一来,爱情变成了手到擒来,再没有争取对方心意真诚的努力,也没有冲破现实阻力的奋斗,又有何意义呢?这道理其实跟唐僧虽然有会驾云的孙悟空却仍然要骑马去取经一样。

小孩的心思是相当单纯的,今天去游泳,然后看到一个小女孩和一个小男孩,大概就刚小学一年级的样子,在泳池里遇到了,两个人很高兴,兴奋的抱在一起。不巧的时候,小男孩的妈妈也在。然后就一个劲的问,你们是一个班的吗,你们是一个学校的吗,过了一会儿,他们终于回答了,原来当年是一个幼儿园的。他们还说这样抱在一起真好玩。然后他妈说,好了别抱在一起了,然后就开始教她儿子打水。你看大人多没劲啊。过了一会,我游回去,发现俩小孩又抱在一起了,然后那妈妈又把他们拉开,固执的要教他游泳的正确姿势,这真是一场耐人寻味的拉锯战~~小孩子嘛,喜欢就抱在一起了。

然后我游完泳出来看到一对情侣,男的拿了好大一束玫瑰花,估计有100朵,女人的妆容闪着金粉,只听她对男友说了一句,我要评估你。让人心疼,这又不是试用期员工考评。

小孩子的单纯心思是不会去质疑童话的逻辑的,也不会看到其中的残忍。他们会相信美好的得胜,这就够了。作为成年人,我常听人们批判说,王子灰姑娘的故事要把人教坏了,让人沉浸在幻想中。幻想固然不好,是该学着长大,但也不要学的那么世俗,对某些事全盘否定。在我看来,灰姑娘的故事隐含着深刻,如希伯来预言家以赛亚所说“美自灰烬出”,这灰烬正象征着人生的跌宕起伏。你觉得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