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的两种解读
(2011-12-12 19:02:47)
标签:
诗歌家庭 |
分类: 鱼之乐 |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面,比如我在喜欢胡扯调侃的同时,又不由自主的掉入文艺的陷阱。所以对于这首特别有名的诗,我就产生了如下两种不同的解读方式。
胡扯:
刘兰芝为什么不得焦母的喜欢呢?用焦母自己的话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倒不一定是焦母瞎说,因为后面兰芝自己说“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可见在这个问题上两个人彼此都有一些想法。无论如何,焦母对人的控制欲是很强的,比如她会说“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所以兰芝这样会自己拿主意的人可能在别人看来正常,在她看来就很“自专由”;相比来说,焦仲卿就一向比较顺从母亲的意思。有人指责他的懦弱,实际上这和焦母长期教化互为因果。总的来说,自主性强的人其实是很难跟非要掌控别人的人和谐相处的,“妾不堪驱使”说到底还是不堪按焦母的意愿行事。
然后我们倒回去看兰芝的成长史,“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和后面的“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看似一个完美的教育,但读书这块开始得略晚了,读书的意义并不在于晓知识,而在于通过这个过程变得更加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虽然前期那些女人的事情能让人优雅贤惠,但是要学会在人情世故中游刃有余,光心灵手巧并不够。这里也可以看出古代社会对女性要求是多么的高。
刘兰芝待人处世的方式都比较激烈,不堪驱使便求回家,一旦答应改嫁便决定殉情。焦仲卿也有一些问题,表面看可以说是沟通技巧不够好,她母亲已经那么生气那么要控制一切了“汝岂得自由”,他却不先顺一下他母亲,反而说“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他是很好的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但这一说出来却成了威胁的口吻,谈判立刻破裂。遗憾的是,他当顺时选择了反抗,而后来该反抗到底时却又退缩了。
这里绝对不是在苛责前人,说兰芝或仲卿不对不好,孝道在当时是个严肃问题。而兰芝这样一个美丽、有个性的女子的悲剧,更多的说明了旧时代本身的可怕。
——————————————————————————
文艺: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我们总强调前半句的甜蜜,但真能做到后半句的少之又少;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临别前兰芝叮嘱仲卿,这两句淡淡的却又那么真实,能让人感觉到相思的重量;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美女总是有华丽的服饰和优雅的仪态;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仲卿送兰芝回家,这一路该有怎样复杂的心情,但诗人却只写了车的声音,高明得很;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这几句话虽然大家都熟,但永远经典;
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
这段写得太好了,是电影的感觉,短短几天,物是人非,别后重遇已不能更改错过,但心中依然柔情无限,于是伤感加倍。
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很文雅的一种比兴方法,避免直刺焦母;
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这是怎样一种美丽,让人心向往之,不过焦仲卿并不动心;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有人说草木无情,因为不解人的忧愁,但更多的人说植物最有情,因为它们彼此有情,它们能真实的互相缠绕,永不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