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克曼的心理学之路
(2011-06-04 06:28:46)
标签:
研究职场 |
分类: 大宗师 |
《千谎百计》改编自真人真事,卡尔莱特曼(Cal Lightman)的原型就是曾经在UCSF(加州大学三番分校)心理学系任教的保罗艾克曼教授(Paul Ekman)。艾克曼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关于《千谎百计》的剧集他还专门写了一个博客,针对剧中每集一闪而过的、有意思的点进行分析,有时候会做必要的澄清。看了一集关于他的电视访谈,了解到他很传奇的一生,当然这其中也包含着心理学的传奇。
艾克曼原来打算成为心理治疗师,念的博士也是那个方向的。但毕业后他进入军队后,却走上了研究的道理,毕竟军队是一个适合做研究的地方,方便招募被试也方便测试管理等。但从此他再也没有进行过心理治疗。
在研究中,他最开始想解决的问题就是人类种种表情究竟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如果是先天的,那就是各种文化普遍所共有的。他很幸运的得到了一笔大额资助,于是就联系上了一个去新几内亚某村研究疾病的专家。那专家带回来了好些拍摄的带子,于是艾克曼就花了很多时间去看,最后他发现没有一个表情是他没见过的,很有力的证明了人类的表情的跨文化共性。艾克曼研究的核心概念是情绪,面部表情则是他的重点,因为很难人为控制其流露,其他的则是关于情绪所对应的身体、声音和语言的研究。
艾克曼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尤其在指认识别一些潜在要造成破坏的危险分子方面。但是艾克曼却强调说,我的工作其实更多的帮助那些机构识别哪些人不是危险分子……宁可让凶手逍遥法外,也不能让无辜的人陷入牢狱(原话:our whole commitment to the justice system is that we'd ratter let the guilty go free than prison the innocent)。
这种观念也是美国文化所大力宣扬的:不可为所谓的集体利益牺牲个体的幸福。之前看的一本书《近看美国》也强调了这一点:虽然国家的安全是要保障的,但如果增加窃听,就将危害到每个人的隐私,那就是绝对不允许的,虽然窃听肯定可以减少一些隐患。
前一篇:解读《千谎百计》:真实中的光明
后一篇:美味探索笔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