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灵捕手》中动人的细节

(2009-10-08 11:46:50)
标签:

杂谈

学校

分类: 大宗师
体验到校内的无聊也许和毕业有关,05级算是和校内一起成长起来的,但我们终究毕业了。我在想,如果不离开北大,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怀念。正因为再也回不去了,we've passed the point of no return,才可以肆无忌惮的说它是多么好,多么独一无二。

上周写一个《all god's children》的reflection paper,因为交了就有成绩,没有特别花心思去写,但是看这本书却绵延渗透了近乎一周。讲Willie Bosket这个曾经的超级冷血杀手的成长经历与家族史,有一些心理与人性的分析,但作者更喜欢延伸到美国历史、种族、司法体系等一系列问题。如果追究人犯罪的原因,这些自然而然是要被涉及到的。由于背景知识的匮乏,以及自身不确定的烦扰,最后逐渐产生了一些无可奈何的感觉。在写这个论文的时候,忽然就想起了以前看过的电影《good will hunting》,中文译作《心灵捕手》或者《骄阳似我》。其实两个主角很相像,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他们都是拥有罕见天才的问题少年,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在法庭上都能流畅的为自己做最好的辩护。只是两人的结局大相径庭,一个要在监狱里呆一辈子,一个即将展开华丽美好的人生。

影片中Will同学的天才表现可以用“惊艳”来形容。他牛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不仅数学强憾,而且连文史哲和艺术都了如指掌。他的心灵修复过程也有神助。除了早期的创伤经历之外,从影片开始后几乎就没有遇上什么不好的人——先是得到MIT教授的赏识,然后又和一个哈佛美女在一起,接着遇上了独特的心理咨询师(Sean),最后还有一群没他聪明但又足够义气的兄弟。相比之下,《all god's children》里的Willie Bosket真的是一无所有,整个历程就是不断从创伤走向新的创伤。电影到底是电影吧。

不过仍然觉得这是部好片子。虽然一般的心理咨询不会走出咨询室,但Will与Sean的湖边对话还是影片中华彩乐章。对话里面说到生活本身的美好胜于书本百倍;真正去认识和接触他人,才是对自己不完美的接纳;关于抉择未来,勇气很重要,那是追求自己心中真正想要的勇气。

现在这么概括性的一说,仿佛只有大而空泛的教条,但把它们放在整个影片中去看,真的会触动心灵。其实里头对其他细节的处理也很会心:
--Will坐在车上那种迷茫的表情属于我们每一个同样年轻的生命。
--那位MIT教授在等待时跟一个女生说了句“Advanced theory is like symphony",表情里满是陶醉,结果那个女生意味深长的点了点头,好像在说“really?”。她内心的独白也许是这样的:我怎么觉得这么不可信呢?好吧,自己境界太低了,但人家又是教授,先就这么赞许一下吧;
--两位楼工在和那位教授打完交道后,小骂了一句Asshole,紧接着两个人哈哈大笑。那种感觉很微妙,或者说非常的人性。可怜的沉浸在自己世界的教授,在人家楼工看来,什么数学成就,高等理论,都是Nonsense。这里和影片别处对于学术意义的探讨无缝贴合。
--整部片子脏话连连,但除了调侃的那些之外,几乎所有的语句都异常真实有力,这算是另一种成功了。

其实,生活本身正是引发我去看片的动力。刚看完“黑暗”之书的我急于找些阳光的东西作为“解毒剂”,就想到了这部片子,看了几个片断。这才发现,原来故事就发生在波士顿,之前自己一直没留神过。第二天走过查尔斯河的时候发现影片开场的一个镜头——河、桥、一座红顶的建筑——自己就刚好从那里走过去,感到一阵兴奋,于是今天完整的温习了一遍电影。发现原来里头还有我们的食堂Dudley House的背影,Holyoke Center前的咖啡座等熟悉的场景。当你发现你好像走进电影了,或者说感到曾经有个深刻的故事在你生活地发生了,真的无比幸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