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文/施君玉
普京在谈对美报复行动时开诚布公地指出:“我们等待了相当长时间,觉得事情也许会有好转迹象,希望这种情况会有什么改变。但是现在看来,即使有一天它发生改变,也不会很快到来。”言语间有遗憾,也有无奈,美国会通过对俄制裁法案,打破了“俄美关系改善”的最后一丝幻想,莫斯科决定不再等待,针锋相对展开反击,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美俄对抗重新浮出水面。
俄此举是对美去年强驱外交官的“报复”。去年底,奥巴马政府以“干预美大选”为由驱逐了俄35名外交官,查封了俄驻纽约代表处和驻华盛顿大使馆两个房产,并对俄情报总局和联邦安全局等五个实体机构和四名俄情报总局高层官员实施制裁。
也许太相信特朗普“亲俄”鼓噪,普京一改强悍风格,虽十分不情愿,但还是默默地咽下了这口气。莫斯科未循惯例对等驱逐美外交官,甚至未发布一份像样的抗议,仅象征性表示保留采取“报复性措施”的权力,并根据美候任总统特朗普所采取的政策,来决定下一步行动。
莫斯科对特朗普其实还是充满希望的,特朗普本人也的确有意改善对俄关系,期望以此作为其外交新政的突破口。但天有不测之风云,特朗普显然过高估计了自己掌控局势的能力。从上台第一天起,特朗普就诸事不顺,“通俄门”如影随形般伴其左右,愈演愈烈,白宫多名要员丢掉乌纱,团队核心受到冲击,这把火几乎烧到了自己头上。巨压之下,特朗普逐渐退缩,改善“对俄关系”的承诺、对普京赞赏淡出视野,其对乌克兰、叙利亚等问题的立场也发生了改变,口吻也由合作变成了批评指责。
G20峰会上的特普首会一度被寄予期望,但在长达两个小时的会面中,双方显然未能找到共同语言,不仅未能就重大战略及地区问题取得一致,甚至对普京提到的外交财产问题,特朗普也未给出明确意见。不仅如此,特普“密会”还被美反对党及媒体抓住“把柄”,在“通俄门”丑闻上又轰轰烈烈地放了一把火。
普京已看透了特朗普其人,由于“通俄门”不断发酵,特朗普地位远非想像中那样巩固,所受的制约远超预期,俄美关系转圜可遇而不可求,依然是遥遥无期。以“裁人封屋”为标志,特朗普时代的俄美对抗大戏已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