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领土争端,是制约俄日关系的关键所在。为了能在这一最棘手问题上有所成就,安倍顶着美国压力,主动访问俄,向普京示好。而俄为打破西方封锁,也乐见安倍来访。从访问结果看,安倍可谓空手而归,双方既未签署任何书面声明,普京也未就领土问题作出任何承诺。但这并未妨碍日方再做文章,安倍身边人士对外声称:“今天,北方领土问题破冰了”。
日方所称的“破冰”,在公开报道中找不到只言片语,显然来自普安三十五分钟的秘密会谈。在与普京会谈中,安倍提出“为了打破停滞状况,需要有和目前为止不同途径的新想法”,安倍据此请求与普京进行二人间的单独会谈,连俄外长拉夫罗夫都被“请”了出去。既然是“密谈”,就可能有“交易”,就不会对外公布,这也给了日方发挥的空间。
普安两人间究竟谈了什么?外界不得而知,但双方对外表态的措辞可谓天壤之别。日方称,持续数十年的日俄领土问题有望取得突破,普京亦有同感,两位领导人“一致同意直接参加谈判”。但克宫表态则十分谨慎,仅称普京与安倍在会谈中以“建设性”的方式讨论了涉及太平洋岛链的领土争端。俄方所称的“建设性”,既可以指听取了日方解决领土问题的“新想法”,也可以指安倍提出的在能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八大项目。
俄日领土问题解决不外有三种方式:一是俄承认日方主权,向日移交领土;二是不承认俄日间存在领土争端,不与日方接触和谈判;三是承认两国间存在争端,在过往协议基础上展开磋商。第一种情况完全可以排除,莫斯科不会既否定自己,又否定二战结果,把其在远东的出海口拱手相让。俄在乌克兰问题上因收回克里米亚领土受制裁,绝不会靠出卖远东领土而打破制裁。况且与美欧等国相比,日在制裁中的分量实在是微不足道,不值得俄用领土来“交易”。第二种可能性也不大,安倍顶着压力风尘仆仆地赶到索契,面子总是要给的。
日方所称的“破冰”指的就是第三种可能,双方的最大成果也不外乎同意谈判。即在1998年“川奈提案”和2001年“伊尔库茨克声明”的基础上继续谈判,在缔结俄日和平条约后,俄承诺将“四岛”中的齿舞岛和色丹岛归还日本,剩余两岛在一定时期内,如三十年至五十年,仍由俄管理。
安倍或许对如此高明的“新思路”感到兴奋,但对俄来说,这不过是满足安倍虚荣心的策略。投资也好,基建也罢,只要能给俄经济带来红利,都是欢迎的。至于领土,让日本做一下“白日梦”也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