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吃粽子有讲究,怎么吃既营养又健康?
标签:
健康 |
苦夏,粽子可使人食欲大增
专家指出,粽子的主料是糯米,从中医上讲,糯米性温,可以暖脾胃,对脾胃虚寒、食欲不佳、腹胀腹泻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尤其是进入夏季后,天气日渐炎热,肠胃功能逐渐下降,人容易苦夏消瘦,清香的粽叶和柔软的糯米足以让人食欲大增。
对于胃酸少、消化能力差,传统称为“胃寒”的人来说,糯米是非常好的食品。当贪吃凉菜胃里发凉时,赶紧吃个热粽子,或者喝碗热糯米粥,会舒服不少。
“现在超市里售卖的粽子多添加红枣、花生、豆沙、肉松、火腿等配料,它们也有补益作用。”表示,粽子中的红枣、绿豆、红豆、豆沙等具有补血安神、利尿排毒的功效,还能够增加蛋白质含量;花生、莲子、山药、芡实则是夏季清补的食材;而肉粽则含蛋白质和脂肪,可增加人体铁含量。
糖尿病、“三高”患者少吃粽
粽子虽然美味,但并非人人都能吃。“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吃时通常还要加糖。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不加节制,就会损害胰岛功能,使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病情加重。”
很多人喜欢吃肉粽,指出,肉粽虽然蛋白质含量高,但同时含有大量脂肪,属于油腻食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病人吃多了,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因此,“三高”人群应该避免食用肉粽,可选择豆沙粽、红枣粽、花生粽等。
专家说,胃肠有病的人也不建议吃粽子,因为粽子不易消化,尤其吃了油腻食物后再吃粽子,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肠胃不适。中老年人和体弱者消化能力较弱,也不宜多吃粽子。
还应注意的是,粽子的实质是主食,所以不能把粽子当成饭后甜点或者零食。“如果吃了米饭、面或者馒头就不要再吃粽子了,以免加重胃肠负担,导致能量过剩,引起肥胖问题。”
几种粽子的健康吃法:
虽然美味的粽子中也暗藏健康隐患,但专家指出,只要掌握窍门,美味与健康其实可以兼得。
首先,粽子要趁热吃,热的粽子对脾胃有一定的好处,但也不能反复加热粽子,能吃多少就热多少。尤其是散装的粽子,不要一次买太多,最好现买现吃。
其次,粽子最好在早上吃,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粽子吃得太晚,会引起消化不良影响睡眠。吃的时候,粽子尽量选择体积小些的,一顿不要超过两个,同时可以适当减少米饭等主食的摄入量。
再次,粽子的馅料可以换点新花样,例如换成香菇、栗子、花生仁、虾仁、竹笋、胡萝卜、黑豆等,这样脂肪和糖分就不会那么高。
最后,吃粽子的同时可以搭配其他一些有助健康的食物。例如搭配青菜、黑木耳、番茄、苹果、山药等,增加纤维素的摄入,还能促消化。搭配一杯热茶或一碗小米粥,可以解油腻。搭配陈皮和山楂,可以增加粽子的香味,增加食欲,还有消脂的作用。
前一篇:路考过关技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