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话专家——对所谓专家的微词

(2011-01-25 17:34:43)
分类: 自由言论

闲话专家

——对所谓专家的微词

 

常常可见这样的专家:学富五车,忧国忧民,高谈阔论,动辄上书,讲来头头是道,听来生动活泼,照着去做,统统乱套!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简单:瞎子摸象,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太少,对实际情况没有吃透,缺乏系统的了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根据老经验,自信满满,枉加推断,结果必然是好听难用。

如果再问,为什么会这样?原因依然简单,名重身贵,社会活动频繁,既没有时间,也扑不下身子,更吃不了普通劳动者那份苦!

本人以为,中国现有一部分所谓专家,包括名人,最大的问题就是理论脱离实际。

没有专家当然不行,理论脱离实际的专家还是有用的,聊胜于无嘛。但专家不能被用来装饰门面,更不能依仗名气信口开河。

中国有句俗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专家是怎么来的?是吃尽了苦中之苦才专起来的。有一些专家,到了专的境地了,或者有了一些名声了,似乎目的就达到了,革命就胜利了,再象以往一样吃苦就困难了。人外部客观环境来说,各种社会活动也多了,荣誉名衔也多了,诱惑也多了,心理就跟着浮躁了。还有一条与国外不同的是,中国这样一个官本位社会文化对人的刺激,古代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现在是各行各业但凡有成就的都奔官去了,还有多少人能安贫乐道、愿意在专业上刻苦钻研呢?

事实上,无论理论研究,工程实践,无论经济管理,文学艺术,没有一门学科是轻松的。所有的行业,要做出突出的成就,没有持之以衡的专业精神是绝对不行的。

而坐在办公室研究与在实践中调查,在温暖舒适的家里写作和到艰苦的生活中体验,在实验室里测试和到深山老林里考察,前者当然要轻松的多,后者当然要辛苦的多。

于是,有的人就开始吃老本了,凭经验推断了。不管是专家还是名人,如果从成名成家的时候就不再像以前那么吃苦,那这一刻就会成为人生一个高点甚至拐点。比如一些电影界的名人,在获得国际大奖之后,就很难再有作为,不是他们江郎才尽,而是离实际生活远了,搞创作就只能胡编乱造了。观众虽然不懂得电影,但他们可以不买票,你有什么办法。电影界如此,经济界、科技界、文艺界,包括政界,也都如此。

我在国外接触过一些专家,比如研究企业管理和经济管理的,他们对自己的领域不仅有长期的研究,而且与实际的结合非常紧密,可以说就是研究实际的!他们对自己的研究对象从创业到壮大的全过程了如指掌,得出的理论就是实际的系统性理论化提高,这样的专家就能站在更高的高度帮助企业和解决实际问题,当然是深受社会欢迎的。

已经成名成家的某些大人物们,激烈竞争的时代已经到了应该讲专业精神的时候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