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联酋印象
(2011-01-03 23:46:36)
标签:
文化 |
分类: 游记 |
阿联酋印象
地面上是沙漠,地底下是石油;只有沙,没有土,只有海水,没有淡水;400多万人,既有黑皮肤、棕皮肤,也有黄皮肤、白皮肤,各色人种在这里和谐相处。这就是位于波斯湾边上的阿联酋。
印象之一:这是一个非常富裕的国度
一到阿联酋,随处都能感受到这个国家的富裕。我们只到了迪拜和阿布扎比两个城市,如果要用中国的城市类比的话,前者相当于上海,后者类似于北京。从表面看,箭簇一样密集的高楼大厦,双向十二车道的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的城市立交与轻轨,规模庞大的购物中心,身高828米的世界第一高楼,据说是七星级的帆船酒店和八星级的皇宫酒店,就已经足够现代和先进了。如果再看一下建筑外立面所使用的花岗岩和玻璃幕墙,内装修所使用的汉白玉、大理石和不锈钢,你就不能不感叹这个国家的富裕和豪华了。其实我看这个国家的富裕主要还是体现的她的绿化上。在一片沙漠上建设这样一个国家,通过海水净化技术解决用水问题肯定要花很多钱,而所有绿化的地方都要把滴水灌溉的管子密密麻麻地铺进沙地里,在年平均温度超过30度的地方,要把绿化做到郁郁葱葱,没有足够的钱是难以设想的。
阿联酋何以如此富裕?答案只有一个:石油。阿联酋石油储量在中东排第三,仅次于沙特和伊朗,其日产量已达228万桶。按现价每桶80美元计算,每天收入近2亿美元,每年约700亿美元。
印象之二:这是个开放包容的国度
从宗教的角度来看,阿联酋人民信奉的是伊斯兰教,阿联酋无疑是地地道道的穆斯林国家。从历史的角度看,这里也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是日不落帝国统治过的地方。不知道是因为距离欧洲很近的地理原因,还是受过殖民教育的历史原因,或者是因为石油出口贸易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实原因,阿联酋的开放、包容是随处可见的。
就拿衣着来说,男白女黑的传统服装仍然是主流,但绝大多数妇女已经不再是黑纱蒙面,青年女性打扮得新潮时尚甚至穿短裙的也为数不少。从人的肤色来说,黑白棕黄都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和谐相处如同一大家人。
这里的人民也非常友好,无论在旅游景点还是在购物中心,当地人遇到陌生的游客都很热情,听说我们是中国人显得特别高兴,有个男青年还说到中国在广州亚运会上得金牌最多。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人口构成和就业。迪拜六十万人,其中二十万中国人,在这里从事建设和商业的中国企业也不少,但在对中国人入境、就业和居住生活等方面没有什么限制性规定,更没有歧视性条款。
阿联酋的外交政策我不了解,但作为一个仅有400多万人口的中东国家,与东方、西方和邻国都保持着友好关系是很有智慧的,这一点与新加坡很相像。
印象之三:这是个水比油贵的国度
阿联酋的面积由海面和沙漠组成,是个建立在沙漠和海滨的国家。特殊的地理位置带来的是特殊的资源状况:最丰富的是石油,最缺乏的是淡水。开始接待人员介绍说这里水比油贵我还以为是开玩笑,后来一问价格才知道不是戏言是真的。在加油站加一公升97号汽油的价格是3元多当地币,而买同样的水则要付出二倍的钱。水晶之所以比油贵是因为这里边所有的淡水都是通过海水淡化生产的,其成本远比油高。从这个角度来说,阿联酋依靠石油产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非常富裕,但实际上不论是建设绿色的人居环境还是美好的生活,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正因为如此,除了石油产业,阿联酋也在加快发展石油化工、港口和海运等相关产业,迪拜有一个规模很大的类似于滨海开发区的地方,其中聚集了不少公司,主要从事保税加工、物流、集装箱运输等业务。由于整个国家的发展,同时带动房地产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大发展,迪拜已经成为国际性的经济和商业贸易中心,其房地产过度发展形成的泡沫已经非常明显,空置房随处可见,高档写字楼的价格下跌了一半以上。
阿联酋当然知道石油终会枯竭,发展必须做到可持续,所以在旅游业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不要以为世界第一高楼、七星级甚至八星级酒店、六国城购物中心、耗用18吨黄金的蓝色清真寺都是为了炫富摆阔而建造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响当当的超级建筑,这个原本荒凉的不毛之地才变成了吸引世界游客的旅游目的地。
向阿联酋的酋长、政府和人民致敬,祝愿阿联酋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