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到美国是1998年,是随西安市金融保险业代表团到美国培训学习。那时候大多数公职人员都是按培训的方式出来的。我们一行12人,从西部到东部,一路听美国专家讲课,参观美国的金融、保险和证券机构,利用周末游览著名景点,除了在业务上有极大的收获,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是美国的现代化水平和富裕强大令人大开眼界,感叹唏嘘不已,团员们一路说的最多的一个感叹词就是“狗日的美国”,虽然是句粗话,但除此没有更准确的言辞可以表达那种心境;二是购物之难,不是没什么可买,而是口袋里由团里发给的那200美元实在拿不出手。以后还来过美国几次,都是为招商而来,就象乞讨似的,求美国企业去中国投资,以至于到后来美国人一见面就先问是不是来招商的,那意思能让人感到明显的不耐烦和应付。
这次来美国时间距第一次是十二年之后,美国依然富裕强大,依然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但不管是与第一次来美国学习培训相比,还是与以往来美国招商相比,我发现情况已经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在洛杉矶,去南加州大学,我给他们讲如何扩大在中国的招生,在哪些方面我们可以和他们合作研究。到了美国航空城威奇托,先后见了州贸易中心主任、赛斯纳公司主管销售的高级副总裁、威奇托市市长和城市建设主任,去了赛斯纳公司和朋友大学,我给他们讲中国的市场机会,讲如何与中国做生意以扩大在中国的销售、减小贸易逆差,如何加强双方的项目合作等等。一路走来,达共识、定项目、签协议、交朋友,成果颇丰,收获很大。
值得寻味的是,短短十二年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在国内不止一次地听人说,这些年中国变化很大,美国没变化,从表面看似乎是这样,但认真想想,真的就这么简单吗?
最近这十几年来,本人一直在产业领域工作,对美国比较了解,深知无论是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还是以飞机、汽车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无论是以金融、物流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还是以影视、体育为代表的文化产业,美国都以巨大的发展成就而遥遥领先于世界,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至今无人撼动,美国的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牢牢占据世界第一(这一事实的确没有变化)。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发展之快、变化之大举世公认。对于中国的变化,以为自己已经强大而盲目乐观的中国人是无知浅薄的,到处宣扬中国威胁论的外国人一定是别有用心不怀好意的。客观来说,中国刚刚摆脱贫困,远未强大,能威胁得了谁?她面对的问题是如何保持可持续有质量的发展,以不断增加人民的收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要。中国无疑是世界最大的新兴市场,就拿我们这些到美国来的中国团组来说,十几年前囊中羞涩,现在花上几千美元扫点名牌已很正常。以最现实的旅游市场为例,美国是中国人出国旅游的第一目的地,如果有1亿中国人来美国旅游,每个游客平均消费7000美元,那就是7000亿美元的总收入。我认为美国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在中国这个巨大且高速增长的市场上占有更大的份额,继续保持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的世界第一,这是只有美国才有、其他国家没有的问题。认识到这一点,就不难看到,中国远不是美国的竞争对手,而是合作伙伴。因为不管是解决中国持续发展的问题,还是解决美国保持世界第一的问题,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合作。
写到这里,我此行与以前来美国比较,发生微妙变化的原因就容易理解了。中国的持续高速发展,为美国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与美国在更高层次上扩大和深化合作的领域更加广泛,基础更加牢固,在与美国合作中更加成熟和富有经验。就拿我们来说,中国迅速增长的民用航空市场为双方提供不前提,航空基地五年来的发展为合作奠定了基础,我们有了用于发展产业的机场,成立了320多家航空产业链上的各类企业,开辟了航空旅游、航空培训、公务飞行等新领域,这些都为开展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美国的发展变化则创造了更多中国所需要的新产品、新技术、新知识、新经验,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日益强大,对中国和中国市场也更加关注与重视。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我这次到美国的工作变成了双方一起寻求和洽谈合作,而不是一方有求于另一方的招商引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