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限七步,才逸千古
(2023-02-04 15:55:30)行限七步 才逸千古
在诗歌的海洋里,各类题材和形式的作品层出不穷,即兴诗便是其中一簇赏心悦目、光芒闪耀的浪花。即兴诗,就是以眼前的实事而临时发生兴致写成的诗歌,是诗人的才华在瞬时的浓烈喷发和激情展现。自古以来,优秀的即兴诗不胜枚举,其中最为著名的,恐怕非曹植的《七步诗》莫属了。
曹植和他的兄弟姐妹们出生在兵荒马乱的年代,父亲曹操尽管南征北战,也没有忘记对子女的培养。曹操的孩子因而都文武兼备、能力出众,尤其是曹植,深得曹操的喜爱。虽然曹操几经权衡,最终让次子曹丕继承了自己的王位,但对曹植依然疼爱有加。曹丕对这位弟弟格外忌惮。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死,享年66岁。世子曹丕即魏王位;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把帝位禅让给曹丕。曹丕称帝后仍担心这个既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于是变着法子想要除掉他。据说,有一次曹丕让曹植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曹植虽然知道哥哥在存心刁难自己,在极度悲愤的境况下,诗作在七步之内应声而成。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写将豆子在锅里煮,可以做成豆羹,而过滤豆子的溶液又可以做豆汁。豆子的营养极为丰富,可以做成种类繁多的美食。
这首诗的第三四句,写晒干后的豆茎在锅的下面急迫地燃烧着豆子,锅中的豆子在煎熬中哭泣的情形。在这里,豆茎的烈焰和豆子的哀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豆茎的肆虐,不由得让人愤怒;豆子的惨状,又令人为之动容。
这首诗的第五六句,直抒胸臆。诗人用呼告的修辞方式写出了胸中的愤懑和哀怨:豆茎和豆子,都是从一个根里生长出来的,豆茎为什么要对豆子逼迫得那么狠啊?
早在《诗·小雅·棠棣》中就有“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的诗句,写出了兄弟之间的友爱之情,诗歌中描绘的其乐融融的欢洽愉悦场面,让人生发出一种浓烈的向往和倾慕之情。而曹植的《七步诗》描写的是相反的情形——兄弟相残。曹植面对曹丕的步步紧逼,悲愤难言,只能用隐晦曲折和含蓄委婉相结合的方式对曹丕予以迎头痛击。
屈原在诗歌中用美人、香草来比喻君子,用恶木、秽草来比喻小人。例如,《离骚》:“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沬。”《九章•橘颂》:“纷缊宜脩,姱而不丑兮。”曹植的《七步诗》诗也一样,豆茎和豆子是一个根里出来的亲兄弟,诗人用豆子自喻,而用豆茎比喻兄长曹丕;豆茎不断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宛如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逼迫残害弟弟曹植。比喻非常形象、贴切。曹植的聪明才智和曹丕的残忍绝情,在这首诗里得到了极为形象地展现。全诗口吻委婉深沉,在讥讽之中有善意的提醒和规劝。使得曹丕面有愧色,不敢在文武百官面前加害于他。
历经千年。这首诗歌的生命力,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减小,而是越来越旺盛。今天,当我们再次阅读这首诗歌的时候,仍然感到特别震撼和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