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景佳人,意态浑融

(2022-11-12 15:52:07)

 


美景佳人 意态浑融

 

杭州之美,在于西湖;西湖之美,在于山水。山水与不同的气候相结合,把西湖变得尤为多彩多姿,让古往今来的文人雅士为之倾倒。他们或者在孤山岛赏月,或者在白沙堤沉思,或者在虎跑泉边烹茗,或者在清波门前漫步。许多浪漫的往事在这里生,许多美丽的传说在这里发源,许多历史的遗迹在这里存。吟咏西湖的作品不计其数,而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其中不可多得的名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的前两句,对西湖的水光山色晴姿雨态了形象的描绘。一个“好”字,对西湖晴天的水光发出由衷赞美: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人的心也不由得像西湖那样水波荡漾波光闪烁。西湖在晴天展现出的空灵蕴藉、玲珑剔透之美,一览无余。一个“奇”字,对雨天的山色进行了高度概括:在新雨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显得若隐若现、似。这样的美景,让人陶醉身置其中,是多么舒心和惬意!“山色”与“水光”互为表里又相互映衬,对仗工稳,对比鲜明。对仗,就是近体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成对偶的语句。如果联绵词在对仗里得到合理运用,诗歌增色许多,比如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飒飒”“呦呦”为叠音联绵词相对,李峤《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景龙三年二月十一日)》“羽骑参差花外转,霓旌摇曳日边回”的“参差”“摇曳”为双声联绵词相对,皮日休《冬晓章上人院》“琥珀珠黏行处雪,棕榈帚扫卧来云”的“琥珀”“棕榈”为非双声叠韵联绵词相对,徐夤《宫莺》“睍睆只宜陪阁凤,间关多是问宫娃”的“睍睆”(古语读“喊缓”)、“间关”(古语读“甘关”)为既双声又叠韵联绵词相对。在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潋滟”和“空蒙”两个叠韵联绵词不对仗格外工稳,而且把晴天西湖的波光和雨中的山色描摹得惟妙惟肖,宛如一幅变幻无穷的天然图画。晴方好”“雨亦奇”描写出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相互交融,使得西湖更加美不胜收

这首诗的后两句,诗人另辟蹊径,以貌取神,用一个既新颖又贴切的完美地表达出湖山的神韵。用直接描写的方法展现诗人所要刻画的事物之美的作品不胜枚举,如同样生活在西湖边的林逋他的《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把梅花的神采、形态和境界的优美写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诗人抓住梅花初放时有花无叶、枝条横斜、错落有致的特征,用一个“疏”字描绘出它的倒映在清浅池水中的影像,显示出梅花的秀美姿态;用一个“暗”字形容梅花的幽香在月下悄悄地飘散,使诗句十分雅致、极富韵味。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打破常规,并没有紧承前两句继续运用随物赋形的方法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展现西湖的不同美。总的来说,西湖之美,在于风神韵味;西施之美,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两者看似没有共同点,但诗人从西湖的“西”和西施的“西”,找到了联系的纽带,然后进一步的探究,发现西湖和西施都在古代越国境内,而且西湖和西施有更大共通之处——美在其神!所以,对于西湖来说,无论晴天还是雨天,对于西施来说,无论淡妆还是浓抹,都无法改变本身的美,只能增添更多的美。诗人从西湖的”和“”联想到西施的“淡妆浓抹把现实中的美景(西湖)与想象中的佳人(西施)在神态和风韵上有机地融为一体。

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间,写了大量关西湖的诗篇,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句,诗人从多方位、多角度展现了西湖的美。几百年后,苏轼任杭州通判,他与白居易一样,除了大量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好事外,对西湖情有独钟在闲暇之余写了许多精美绝伦的作品。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对西湖作了极准确而又精到的艺术概括,达到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的艺术魅力。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诗人运用恰当的比喻,西湖赋予人的生命和精神使得西湖的美得到升华。西施虽然早已远离我们而去,但她的化身也即美的象征——西湖将永远伴随着我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赠赵女史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