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景因人而增色,人因景而多情

(2022-04-02 14:03:52)

 

景因人而增色  人因景而多情

 

 

江南,一般指长江中下游南岸的区域。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饶,多少风云人物为之沉醉。白居易在青年时期就漫游江南,旅居于苏州和杭州一带,后来又分别担任过杭州刺史和苏州刺史。江南的许多地方,都曾留下他的足迹。江南的一山一水,江南的一草一木,在他心目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晚年,白居易定居洛阳,过上了惬意的生活,同刘禹锡等人经常游历于龙门一带,还不时饮酒赋诗,但让他梦魂牵绕的地方,依旧是江南。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这首词写的是江南春景。第一句写诗人对江南的由衷赞美。第二句交代了江南是诗人非常熟悉的地方,“旧曾谙”说明江南风景的“好”,不是道听途说,而是自己很早就亲身感受和体验过的,正因为所以才第三句和第四句,用对仗的修辞手法熟悉的江南风貌:春天的早上初升的太阳把江的鲜花照得比火红,而潋滟江水的颜色胜过了蓝草的绿第五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对江南的款款真情和深切眷恋。

这首词,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直抒胸臆

“含蓄蕴藉”“意在言外”的抒情方式为历代评论家所推崇,但他们也并没有否定其他的抒情方式。屈原《哀郢》的:“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离骚》的:“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汉乐府《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这种直白的呼告,充满着震撼人心的悲壮美,让人对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感到同情和不平。这阕《忆江南》也一样,首句“江南好”三字,诗人从心底直接发出了对江南的热爱,同时,这三个字又具有设置悬念的作用,让人有一种迫不及待地读下去的愿望。尾句:“能不忆江南?”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浓烈思念之情。

二、色彩斑斓

为了让诗歌具有鲜明的画面感,在句中嵌入颜色词的古诗不胜枚举,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和《送友人》的“青山横北郭,碧水绕东城”,王维《终南山》的“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和《送邢桂州》的“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杜甫《绝句二首》的“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和《绝句四首》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白居易这首《忆江南》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也一样,用浅显的语句,形象地描摹出一幅层次丰富耀人眼目的红日初照江水江花的江南春景图。更重要的是,白居易用了不同的对比方法,让这幅画面显得五光十色、美不胜收:熊熊燃烧的火焰,盛情绽放的鲜花,喷薄而出的朝阳——同色相烘染又层层递进,从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在红色阳光的照耀下,超过蓝草颜色的碧绿江面,更显得波光粼粼——异色相映衬又极富层次,从而加强了色彩的鲜明性。

三、字词活用

字词或者意思的重复,是旧体诗词的大忌。白居易有意突破这一限制,得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审美效果。

标题中的“忆”字,强调诗人所写这首词的内容不是即景,而是对从前的追记。“忆”字在尾句中重新出现,既落实了首句字,又与标题遥相呼应“江南”第一次出现在标题中,既是词牌名所限,也是诗人对回忆地方的具体所指;第二次出现在首句的起始处,不但和标题形成顶针格,而且强调了诗人对江南的深切思念;第三次在尾句之末出现,让这首词更具回环往复的音乐美。如果再加上“江花”“江水”,那么,这首小令算上标题才三十个字,而“江”字就占了五个!但是,我们读来,丝毫没有感到累赘和枯燥,反而觉得这首词所爆发出的扣人心弦的力量,让人对江南的感情升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首词,语言简洁、境界清新、色彩鲜明、富于联想。无论当时,还是现在,甚至在很长时间内的未来,当人们读了它时,就会立即沉浸在这优美的情境里,享受着美的氛围、美的气息、美的风韵。人们对江南的向往和期待之情,也就更为急切和炽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