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2012年度的拟分红额度在内,信立泰在上市3年多的时间内,累计分红7.2亿元,占净利润的40%多,是2009年募集资金总额的63%。
今年4月12日,在深交所、深圳证监局联合举办的“认识你的股东·投资者走进上市公司”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超过30名投资者齐聚信立泰(002294)惠州大亚湾生产基地,参观了公司全新的生产车间,并针对信立泰经营现状、竞争对策、发展目标、风险管控等问题与公司高管团队进行了交流。
“我们是一个易于被投资者清晰认知的公司,架构明确、业务明确、目标明确。”在投资者交流会上,信立泰董事总经理叶宇翔表示,在很多上市公司进行多元化投资的时候,信立泰只专注医疗医药领域,在心脑血管领域深耕细作,公司的目标是成为创新型高端处方药及生物医疗国际化企业。
产品结构呈现金字塔状
走进信立泰大亚湾生产基地,进门即可发现一块巨石上醒目地刻着“良心”两个大字,引起了不少投资者的关注。信立泰选择大亚湾生产基地作为此次投资者交流会的地点,别有一番深意。
“良心是制药企业得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我们相信信立泰是一家有良心的药企。”与会投资者纷纷表示。
“今天我们所在的信立泰大亚湾生产基地,是公司募投项目之一,代表着信立泰的未来。”信立泰董秘杨健锋介绍说,目前深圳坪山新区生产基地、大亚湾生产基地的规划建设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大亚湾基地已经开始试生产,宝安生产基地、山东生产基地已经很好地完成了生产任务。
在信立泰的整体规划中,大亚湾基地是公司产品链得以延伸的重要基地之一,一旦该基地开始释放产能,信立泰的产品结构将更加完备,这也符合公司做大做强的初衷。
杨健锋表示,信立泰是国内心脑血管领域自主创新龙头企业,主营产品均为国内创新或首家上市的高端处方药,目前已经形成心血管产品“金字塔”状由高端往下辐射的产品架构。
公司介绍,这种金字塔的产品结构是以硫酸氢氯吡格雷(泰嘉)为龙头,拥有比伐芦定、贝那普利等心血管专科药产品梯队,陆续将有国家1类专利药阿利沙坦酯、心脏支架等产品上市,在心血管领域形成了较完整的产品体系,得以保障信立泰持续、稳健成长。
据杨健锋介绍,信立泰抗血小板、抗凝、抗高血压、降血脂、心脏支架等产品将形成协同作用,从而确定在心血管领域的领先优势。
业内分析指出,泰嘉的历史招标价格比波立维便宜30%~50%,但泰嘉已经通过了欧盟认证,也具备了国际领先质量,以销量口径对比,目前泰嘉的市场份额已超过了波立维等产品并呈现继续上升趋势。而与国内二次仿制药河南新帅克相比,泰嘉比其早上市12年,具备先入优势。
因此未来在各省份招标中,业内预计泰嘉存在区域垄断的机会,泰嘉有可能是新版基药目录的重要赢家。
至于在研产品,乐卡地平、氟伐他汀已在申报生产批件,信立泰透露今年可能会拿到生产批件。而阿利沙坦已经获得新药证书,正在积极申请生产批件。
上市3年累计分红超7亿
“上市3年多,公司借助于资本市场融资平台获得了飞速的发展,2012年公司净利润达6.35亿元。”杨健锋在交流会上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及现阶段的发展成果。
他表示,信立泰成立于1998年,最初注册资本为3200万元,经过10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开拓,最终于2009年在中小板成功上市,上市至今业绩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5%。
上市后,信立泰的业绩保持了强劲的增长。2012年公司净利润一举突破6亿元大关,同比增速达到56.73%,远高于医药行业2012年平均增速。
借助上市所募集的资金,信立泰各募投项目进展顺利,以大亚湾为代表的创新性生产基地即将实现量产并将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据杨健锋介绍,信立泰始终将研发作为核心竞争力,而伴随近年来的发展,信立泰软硬件已经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公司的技术中心已成为国家级技术中心。
据悉,目前信立泰全国营销网络布局基本完成,尤其是心血管学术推广能力位居全国前列,在产学研及渠道布局方面为公司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公司取得业绩突破的同时,信立泰也不忘回馈股东。
2012年的分红预案显示,信立泰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7元(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5股,信立泰股东据此将获得3.05亿元的现金分红,约为公司2012年净利的48%,高分红由此可见一斑。
其实,上述高分红并非信立泰首次,早在2009年上市的时候,信立泰即抛出了“10转10派10”的分红方案,此后在每个年度和半年度,信立泰均积极分红,并且以派现为主,送转为辅,让投资者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分红收益。
杨健锋透露,包括2012年度的拟分红额度在内,公司在3年多的时间内累计分红7.2亿元,占净利润40%多,是2009年募集资金总额的63%。
杨剑锋同时表示,信立泰将在保持公司持续增长的同时继续回馈投资者,让投资者与公司共同分享收益。
对于分红,信立泰总经理叶宇翔表示,与股票市场股价波动带来的不确定风险相比,只有企业长远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回报投资者。公司将会不断投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品,以维系业绩与分红同步增长的局面。
独特的学术推广队伍
“我们的销售理念为什么和很多公司不同?”叶宇翔谈到信立泰的销售渠道时表示,目前公司在心血管领域形成了完善的产品系列,特色的产品需要专业的队伍推广,渠道的架构十分重要,因此培养了强大的销售队伍。
据介绍,信立泰的学术推广队伍已经覆盖全国上千家可开展心脏支架手术(PCI)的医院,以深圳、北京、上海三地往周边城市辐射,以及向县级及以下医院纵向发展。
截至目前,信立泰营销网络扩建工程顺利完成,队伍进一步扩充,营销管理得以优化和改进,完善心血管专科药及后续新产品渠道建设,巩固、提升学术营销优势。
叶宇翔透露,“公司在提高新产品研发效率的同时,将进一步优化公司营销网络,持续引进各类人才,建立适合公司快速发展的人才结构。”
记者了解到,信立泰自主导产品泰嘉上市之初就开始组建自己的销售团队,并在泰嘉的推广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销售团队人数约1000人,已经实现了覆盖了国内1100家医院PCI科室,公司同时积累了大量的专家资源,为后续产品的推广扫平了道路,并给竞争对手形成进入门槛。
交流会之后,信立泰的高官团队陪同投资者参观了大亚湾基地的全新实验室和透明工厂。在光洁崭新的生产车间里,工人和实验人员全身上下防菌服武装,各项操作一丝不苟,让投资者们对公司的规范管理有了更加直观地了解。
多名前来参加活动的投资者告诉记者,此次活动不仅与高官团队进行了面对面交流,还“看得见、摸得着”近距离体验了公司的最新设备和车间设施,“可惜交流时间太短了,希望有机会的话,下次能对公司有更多了解。”
信立泰:重点产品年内集体启动国际认证
在交流会上,信立泰总经理叶宇翔等高管就投资者关心的问题一一作出了回答。
投资者:从公司2012年年报来看,应收账款年末数为5.45亿元,比年初数增加31.41%,应收账款增幅较大的原因是什么?
叶宇翔:应收账款同比增长三成,主要是销售规模增加。由于公司的专科药品氯吡格雷销售主要客户是医院,而回款周期相对较长。因此这部分销售收入占比越高,就导致应收账款增长越快。
对此公司已经制定了系列指标进行控制,99%的应收账款账期控制在1年以内。总体来说,应收账款方面存在的风险比较小,因为氯吡格雷主要用于心脏支架手术(PCI)手术,而能做PCI手术的医院都是规模较大的医院。
投资者:公司拳头产品泰嘉2013年纳入新版基药目录,是否会面临降价的风险,将对公司业务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叶宇翔:国家现在医药管理方面的政策逐渐清晰,已经改变了过去以价格为主的管控手法。针对疗效好的产品,调控侧重于质量安全性和稳定性,而那些缺乏竞争优势的、同质化的产品依然会降价。
信立泰主导产品泰嘉经过十多年的学术推广和市场培育,在临床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得到充分验证,品牌也得到专家、医生、患者的充分认可;其主要用于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急性冠脉综合症等患者的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在国内老龄化趋势和心脏支架手术逐年增长及产品进入国家2013版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背景下,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投资者:近年来国家针对抗生素使用进行了系列调控,对此公司相关产品的生产和研发有怎样的对策?
叶宇翔:从很多同行的报表来看,限抗政策在2011年对行业的影响最大。由于国家限抗政策和原料7-氨基头孢烷酸(7-ACA)价格的变化,导致2011年抗生素业务盈利规模跟随波动。从行业的角度来看,这个产品仍然有刚性需求,还是有不错的成长性,但是抗生素的成长空间可能没心脑血管产品那么大。
我认为抗生素对于信立泰而言还是很好的业务,公司不会完全放弃,也将根据国家政策不断调整,预计还会有稳定的成长。
投资者:泰嘉已经取得欧盟十多个国家的许可,公司今后将如何规划国际市场销售?今后国际市场对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将有怎样的影响?
叶宇翔:针对海外市场,信立泰的规划是长远的。公司主导产品已通过国际认证,大亚湾生产基地于2013年1月获得欧盟许可生产硫酸氢氯吡格雷,同时信立泰旗下公司目前已在德国、葡萄牙、爱尔兰等10个欧盟国家取得硫酸氢氯吡格雷的市场销售许可,2013年启动对欧盟国家的销售工作。
信立泰将有计划推进国际认证工作,今年会把重点拳头产品进行认证。我相信最近2到3年将有几个产品进入海外市场。今年公司将启动海外市场,但启动并不意味着能有大规模的销售收入。正如外资品牌进入中国市场需要很长时间铺垫,我们的产品进入海外市场也并非一日之功。虽然目前海外市场基数很低,但我相信未来3到5年将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
信立泰董事总经理叶宇翔:创新始终是信立泰核心竞争力
在信立泰的产品金字塔中,位于顶端的心血管产品无疑是一个融合了大量研发的创新药物,这也是信立泰在国内众多药企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我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深圳,当时深圳只能做胶花、塑料以及简单的电子产品,至于电脑,想都不敢想,以至于有人认为中国永远做不了电脑,太复杂了。但是看看现在,所有的电脑几乎都在中国做,中国制药行业其实也是这样。”信立泰董事总经理叶宇翔这样描述中国制药行业。
长期以来,国内制药行业在研发方面始终未能取得较大的突破,这与研发投入相对较少、研发环境缺失等具有很大的关系。由此造成的后果是,国内制药企业经常去海外“淘金”,大量购买欧美失去专利保护的创新药,然后批量仿制。在相当一部分外资药企看来,中国制药企业山寨林立,缺乏核心竞争力。这从外资药企逐步蚕食国内市场,而中资药企在海外举步维艰的情况便可窥知一二。
“国内制造业是以化学药和原料药起家的,这与印度情况比较相似。有人曾说国内药企无法做制剂,结果仅我们大亚湾这个厂区的制剂产品就能够在欧洲12个国家销售,其他制药企业也在快速发展。”叶宇翔认为,目前“国内制药行业大量依靠仿制”的言论,与此前所说的“中国药企不能生产制剂”的言论如出一辙。
叶宇翔认为,尽管国内制药厂众多,却只有几十家能够生产出符合欧美药品质量认证的药物,而有能力做创新药的药企更是只有寥寥数家,但这种情况正在逐步得到改变。“好的、创新能力强的药企正在推进这一过程,专注于创新药将是国内药企今后主要突破的方向,如信立泰的阿利沙坦实际上就是一款创新药。”叶宇翔介绍说。
“创新药来之不易,研发人员要耗费大量的心血用于分子筛选等环节,以前分子筛选主要在国外完成,但是现在,相当一批医药研发人才已经陆续来到了中国,包括外籍人才。”叶宇翔向投资者介绍,信立泰与清华大学的共建研究室中,有多位领导就是从海外归国的,这些人才为信立泰及国内制药业带来了新鲜的血液。
叶宇翔本人就具备海外留学及工作背景,他13岁出国,在耶鲁大学取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曾任职于惠普,30岁才回国加盟信立泰。在信立泰,像叶宇翔这样从事管理、研发人员的海归不在少数。叶宇翔认为,海归人员,尤其是具有海外医药背景的人才,可以将国外制药行业的最新信息带到国内,为国内创新药作出铺垫,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在叶宇翔看来,选择创新药就意味着长达数年甚至十余年的前期投入,这个过程对于制药企业而言颇为煎熬。但是一旦创新药研发成功,往往将带来巨大的收益,并且这个收益将是前期投入的数倍甚至上百倍。
“创新药不但能在专利保护期为企业带来丰厚的收益,在专利到期后同样能为企业带来收益,尤其是针对中老年的药物,可以在几十年时间内一直发挥效用,这种潜在的收益是推动药企致力于创新的重要因素。”叶宇翔表示,信立泰将逐步提高研发费用在营收中的占比,以心血管为代表的创新药将是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公司始终会将创新作为核心发展力。
原文载于《证券时报》2013年4月16日,http://epaper.stcn.com/paper/zqsb/page/1/2013-04/16/A011/20130416A011_pdf.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