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司上市后业绩变脸将被追责

(2013-05-11 16:36:31)
标签:

公司上市

直接融资

业绩

责任

选择性

    一位券商投行部门项目组的成员告诉记者,身为非签字保荐代表人的他,每个月几乎有10天都在飞机上,一个首次公开发行(IPO)项目做下来,往往需要两到三年。而记者从深圳福田一家正筹备上市的公司了解到,公司总经理等高层经常彻夜开会,一般销售人员则拼命做业绩。

    无论是保荐券商还是拟上市公司,“忙”是其主旋律,上市似乎是其终极诉求。

    对于任何一家希望借助资本市场获得直接融资的公司,只要该公司财务、公司治理等符合现行的法律法规,市场永远敞开大门欢迎。遗憾的是,为数不少的公司正在耍小聪明。它们在部分中介机构的协助下,对上市材料进行一系列包装,试图营造这样一种景象,即业绩稳健增长、主业前景辉煌、募投项目回报预期良好。

    这些隐而不报的问题迟早会爆发,上市后披露的首份财报便是试金石之一。

    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1~7月上市的123家公司中,首份半年报业绩同比负增长的公司多达36家。珈伟股份、隆基股份、温州宏丰及百隆东方4家公司上半年净利下滑幅度均超过70%,其中珈伟股份中期业绩更是暴跌94%。

    这些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往往对过往业绩大肆渲染,在盈利预测方面则含糊其辞;半年报则对招股说明书的“错误估计”只字不提,并将盈利剧减归因为行业整体下滑。表现比较明显的是今年7月上市的一家公司,该公司7月上旬发布的招股书中声明公司经营良好、业绩可期,3天后实施申购,上市前一天突然发布业绩预警,称今年上半年业绩预降四成,整个过程井然有序。

    有分析指出,部分拟上市公司和保荐人对招股书申报稿发布日、招股书发布日、申购日、上市日、首份财报披露日5个时点拿捏得分毫不差,并巧妙利用时点对上市信息和财务数据进行选择性披露。部分重要信息在招股书发布日实际就应披露,但这些公司却故意拖延,以便于顺利实施申购和上市。

    这些业绩变脸公司在面对股价暴跌和媒体、投资者的质疑时,往往表现得极为淡定,保荐人、相关的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也集体沉默,但这并不代表相关方就不应该为此承担责任。最终,珈伟股份和百隆东方双双被监管部门出具警示函,百隆东方董事长、董秘及财务总监等核心高管被处罚,珈伟股份的保荐人、签字保代、律师、会计师等一系列参与上市人员均被处罚。

    监管层此举无疑透露出一个信息:蓄意造假带伤上市的公司终将被追责。

 

    原文载于《证券时报》2012年10月15日,http://epaper.stcn.com/paper/zqsb/html/2012-10/15/content_411031.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