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洋河股份市值超过1200亿元,已逼近五粮液,我们认为洋河股份存在诸多问题,其存续能力令人质疑。
1、市值超过五粮液是否合理?
五粮液前三季度总资产、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分别为333.16亿元、156.49亿元、48.18亿元,而洋河股份相关数据则分别为149.36亿元、96.97亿元、29.16亿元,在三项数据均小于五粮液的前提下,洋河股份的市值(12月24日收盘价计算)却高达1210.5亿元,而五粮液则为1293.52亿元。五粮液作为茅台之外的另一白酒龙头,无论是市场影响力还是品牌号召力均远大于洋河股份,洋河股份只不过是二流白酒厂商,在市值上与行业龙头平齐,只有一个解释,即洋河股份存在大量水分。
不妨对比重庆啤酒,当然重啤与洋河业务性质不一,但均是高市值的代表,重啤凭借乙肝疫苗预期,市值一度突破400亿元,而洋河股份的预期则是未来的茅台与五粮液,洋河股份自认为可成为白酒前三,甚至能超越茅台和五粮液,从这个层面而言,洋河与重啤并无本质区别。重啤因为乙肝疫苗进展不及预期而出现大幅下跌,未来不排除洋河因为业绩不及预期而出现股价下跌的可能性。
我们的结论是,洋河目前的发展路径类似于重啤,而非茅台、五粮液。
2、广告模式不是长久之计!
茅台、五粮液历史积淀深厚,且早已奠定市场地位,其维持高市值的方式主要是产品提价,而洋河股份则主要凭借跟风涨价和大规模的广告投放,此外,部分研究机构对洋河的吹捧也推高了其市值。
(1)经营模式过分依赖广告
洋河股份2008、2009、2010及2011年前三季度三费增长率分别为50.74%、66.20%、78.65%、39.39%,如果扣除募集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所得,洋河股份的费用将更高,其中,广告费用增长明显。洋河股份的近三个会计年度的广告促销费用分别为1.07亿元、1.43亿元、4.3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01.63%,去年更是同比大幅增加204.20%,与其盈利增速形成较为明显的区别。茅台去年的广告费用不过4.96亿元,五粮液也仅为4.21亿元,与洋河股份相当。
在蓝色经典系列产品方面,洋河不惜投入巨额广告费用,以提升其产品的市场定位。洋河也想走高端路线,但毕竟底子远不如茅台、五粮液,单纯以广告投放来占领高端市场并不可取,或者说只能在短期内起作用。
近来包括平安、湘财在内的多家券商对洋河进行极力鼓吹,甚至提出“洋河不再是酒,而是一种文化”的荒诞口号。即便是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也未必敢以文化自居。仍以重啤为例,重啤股价崩盘之前,也有不少券商极力吹捧重啤,现在的洋河类似于2009-2010年左右的重啤。
洋河股份上市时间仅两年有余,尚未经过资本市场的洗礼,当前的股价已对洋河股份未来的成长形成了透支。
(2)原酒问题
对于洋河而言,原酒问题始终是个困扰,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是,洋河屡次购买理财产品,且近期出现高管控股公司减持洋河的事件,虽然公司已做澄清,但我们的疑问是,难道洋河高管缺钱?另外,洋河现金流充裕,为何不根本性的解决原酒问题?洋河是否会成为资本市场的庞氏骗局?未来洋河高管是否会大面积减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