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高市盈率发行 为何市场感受迥异
(2010-12-31 14:38:47)
标签:
财经a股市场发行市盈率美国证券交易所纽交所杂谈 |
首先,A股市场上市公司实行较为严格的准入制度,企业若要到主板和中小板上市,需要满足较高的净利润等指标门槛。若要到创业板上市,净利润等门槛虽有所降低但仍有相当高度,尤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第十条规定拟上市公司需要有一定成长性。有些发行人为满足这样的上市条件,通过财务处理或造假来达标,致使A股市场新股的成长性有一些因被承销商过度包装而虚假化了。另外,一些真正具有成长性的公司却可能因无法达标而被拒之门外。
其次,市场最具约束力的机制无疑是退市机制,可A股市场在此却存在偏颇或缺失,致使市场缺乏化解新股高价发行风险的内在动力机制。缺乏健全的退市机制,上市企业及其管理层便少了约束和压力,如此市场环境下,即使好公司进入市场也可能渐趋平庸。当前A股市场不仅主板、中小板退出机制的真正落实还遥遥无期,甚至一直让人期盼的创业板直接快速退市机制,也囿于种种顾虑或一些市场主体的利益羁绊而难产。买壳卖壳的盛行使得绩劣公司与绩优公司在股价上难以体现出来,某些绩劣公司及其管理层在现实中活得还相当安逸。
如果市场机制完善,即使是治理不良的公司进入市场也必须学好,否则就将被扫地出门。据统计,在美国股市, 1997年高峰期共有8823家上市企业,到2008年时只有5401家了,上市公司一直在以比IPO快得多的速度从纳斯达克、纽交所及美国证券交易所中撤牌。比如纽交所规定,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将被摘牌,若发生“股东数量达不到标准、股票交易量极度萎缩”等情况,也将终止上市。有了这些退市规定,上市公司自是不敢怠慢,只能努力开拓进取。优酷网、当当网等发行市盈率高企的公司,很难靠长期讲故事维持股价,如果业绩不能及时跟上,市场自会在股价或股票流动性上予以体现,从而可能触及退市标准,这样的无形压力将促使公司“不用扬鞭自奋蹄”,市场由此形成化解高市盈率发行风险的内在动力机制。
当前A股市场新股发行市盈率越来越离谱,笔者认为,这只是表象,若逐渐往深处究根探源,则是当前股市各方面机制的不健全在新股发行价格上的集中爆发。当前股市机制不少环节都掉链子,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渐趋丧失,在此基础上不可能有真正的市场化发行。解决之道,唯有全面而又系统地完善整个市场机制。有人建议,在制度相当完善之前,与其让新股敞开价格发行,还不如直接规定发行市盈率上限来得公平。有人担心新股发行价过低将导致二级市场上市首日暴涨,笔者认为这纯属多虑。若发行价降低,上市公司的资本公积金也将大幅减少,由此上市公司也会缺少高送转的“底气”,二级市场价格不是相应也会降低么?再说,在目前投资者利润率普遍偏低的大环境下,即使限制新股发行市盈率上限,新股上市首日涨幅未必就有多高。(转自:熊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