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元能力,孩子的未来不会差

标签:
快速出书18846166899文化自费出书 |
分类: 好书推荐 |
编辑推荐
1. 掌握决胜未来的竞争力,首先要具备元能力
元能力,即底层能力,是一切能力的起始。,简单来讲就是培养能力的能力,所有能力的原点。广义上的元能力包含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大多数家长认为,好成绩等于好学历、好学历等于好工作、好工作等于好发展,这是一条明确的成功路径,所以格外重视孩子的成绩。然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掌握更多的课程知识,早已不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3. 只有分数,孩子赢不了人生的大考。若干年后,人生真正拉开差距的不是学历,而是个人的能力
虽然有些孩子凭借优异的成绩进入了理想的学校,但直到毕业仍浑浑噩噩,没有目标。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缺失了“元能力”培养这一重要环节,导致发展后劲不足。其实,我们的知识体系会随着时间再构或重构,但能力却将伴随孩子一生,成为孩子不断前进的动能。可以说,元能力才是孩子的核心竞争力。
4. 五大维度构建元能力,帮助孩子自如应对各种挑战
从“智力”“情商”“抗挫力”“审美力”“心理成长”等五大维度系统阐述了孩子面向未来应当具备的五大元能力;并结合丰富的案例和日常生活场景,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引导家长全面、科学地教育孩子,给予孩子实质性的帮助。
5.
无论这个世界以后如何变化,那些凭借自己的“元能力”而非补习填鸭应试教育的孩子,不仅能在高考中脱颖而出,而且能够自如地应对未来人生中的各种挑战。
内容简介
好工作、好工作等于好发展,这是一条明确的成功路径,所以格外重视孩子的成绩。然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掌握更多的课程知识,早已不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而这些家长为了成绩的过度教养也会使得孩子在今后的人生中后劲不足,甚至心理容易出现问题。
注重培养“元能力”而不只在乎成绩,会使孩子无论是面对高考还是今后的人生,都能围绕一个明确的目标,整合拥有的各方面能力,始终保持努力的进取状态。
基于此,本书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的前沿理念,综合作者多年来深耕家庭教育的经验与思考,从“智力”“情商”“抗挫力”“审美力”“心理成长”等五大维度系统阐述了孩子面向未来应当具备的五大元能力;并结合丰富的案例和日常生活场景,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引导家长全面、科学地教育孩子,给予孩子实质性的帮助。
作者简介
王茹辛
笔名星一,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资深独立撰稿人、家庭教育研究者、课程策划专家,曾在《书城》《上海文化》《周末画报》等多家知名媒体发表多篇文章。近年来与各大知名教育机构合作,策划研发面向中小学生的各类教育课程,将家庭教育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从美学启蒙、创意激发、通识拓展等方面,帮助家长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目 录
第一章
启“智”:由表及里地开始智力启蒙
观察:从“本能”到“能力”
想象:“故事”比你想的更有用
思辨:360°的思维体操
第二章
通“情”:培养受益终生的高情商
自我认知:贯穿一生的功课
共情:神奇而美好的“读心术”
六大法则:应对情绪“小怪兽”
第三章 审“美”:体会陶冶情操的艺术之美
审美之前提:放下“功利心”
审美之核心:多管齐下激发感受力
审美之创造:从模仿开始的创意飞跃
第四章
炼“志”:重塑面向未来的强大意志力
不畏惧:迎难而上,“逆势”成长
不脆弱:构建韧性,适应变化
不“躺平”:自我管理,控制欲望
不逃避:直面内心,勇敢担当
第五章
明“心”:实现以幸福为目标的心灵完善
认同自己:点亮每一个“喜欢”
理性“谈情”:学会爱与被爱
寻找意义:激发人生的动力
显示部分信息
前 言
人们总说,孩子呱呱坠地时就像是一张“白纸”,
但实际上科学研究早已证实:即使是刚出生的孩子也带有先天的“基因”,这使得他们在日后展现出不同的个性。
其实,初为父母的家长们更像是一张“白纸”:面
对着这个崭新的生命、这个承载着无限希望的孩子,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教育、引导,以让他们真正创造并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呢?
因为爱之深,所以望之切。对于孩子的成长,我们有时会“着急”,觉得他们学得太慢;有时又过于“贪心”,
觉得他们学得太少。但孩子到底应该学些什么?哪些能力对他们而言是更为重要的?对于此类问题,我们未必心中有数。
这就是我写作本书的缘由:作为一位母亲和一名教育研究者,我希望将自己的经验、感悟以及在无数次反省和研究中获得的启发,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一并分享给广大的父母;同时尽己所能建构一个面向未来的能力体系,尝试为亲子教育确定一个大方向。
显示全部信息
在线试读
认同自己:点亮每一个“喜欢”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这个问题的答案无外乎这么几种,
如“喜欢画画”“喜欢踢足球”“喜欢看动画片”等。随着我们渐渐长大,这个问题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少,代替它的是一个有点“类
似”却又不太一样的问题:你有什么特别热爱的事吗?或者,×× 是你热爱的事吗?你是否找到了一生的热爱?
我们常常能从面试官那儿听到这样的问题;或者,在夜深人静面对自己的时候,这个问题会在耳边响起。对此,我们没办法再像小时候那样快速做出回答,或许还会发一阵子呆,然后欲言
又止。
在2022年年初的北京冬奥会上,18岁的谷爱凌成为最受国人关注的明星运动员之一。关于她的大部分报道都提到这个年轻而非凡的少女对滑雪的“热爱”,她自己在访谈中也表示:支撑她一路走来的不是虚无缥缈的“天赋”,而是实实在在的热爱。
大家有没有发现,“热爱”目前已成为我们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动力,“你要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这样才能坚持下去。”“有热爱,才会有内驱力。”“在热爱的事情上投入精力,才有可能成功。”当年乔布斯也说过:“成就一番伟业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自己的事业。如果你还没能找到让自己热爱的事业,继续
寻找,不要放弃。”
甚至,我身边有一位人到中年的朋友失落地表示:“我一直都没有特别热爱的事情,怎么办呢?我大概这辈子都一事无成了。”
如果是这样,该让人多么遗憾啊!
在各种媒体和影视作品的视野里,这样的热爱往往专属于某 个不世出的天才或是令人惊叹的牛人,比如谷爱凌、乔布斯等。但
这样的“热爱”如何被复制到普通人身上呢?尤其对于孩子而言, “热爱”这个词实在是太大了。我们不妨把这个大词换得小一点,
换成“喜欢”。
你喜欢做什么?
做这件事让你很开心,一提到它你就会忍不住两眼放光;做这件事让你很专心,听不到父母喊你吃饭;做这件事让你自得其乐,那些在别人看来有点无聊的事,你却觉得很好玩……这就是“喜欢”。最重要的是,你喜欢做的事,一定会让你无比享受做事的过程,而不只是结果。“不过分在意结果”正是“喜欢”的标志之一。按照这样的标准,我那个说自己“没有热爱”“一事无成”的朋友,其实喜欢做的事还是挺多的——他喜欢修东西,喜欢捣鼓电
子产品,还喜欢一个人发呆,静静望着窗外出神……
来源:当当网
出书咨询:
电话/微信:18846166899
咨询QQ:兰心编辑178721100
咨询QQ:苏梦编辑860063138
咨询QQ:林林编辑240224620
咨询QQ:子木编辑1971765058
咨询QQ:小阳编辑2739623473
微信公众号:汇蓝出版
公司网址:www.jwtxbooks.com
投稿邮箱:178721100@qq.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红旗大街1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