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往温哥华

标签:
快速出书18846166899文化自费出书 |
分类: 好书推荐 |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
蒋在11岁开始写诗,18岁开始创作小说。凭《斯阔米什森林》《叔叔在印度》《街区那头》3个短篇小说,完成从诗人到小说家的华丽转身。小说集《街区那头》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诗集《又一个春天》入选第36届青春诗会诗丛。
《飞往温哥华》正因为超出了她的预想,儿子觉得她应该能够明白这句话的沉重和求救。
《再来一次》你知道她如何将我养大,你知道她对我付出的一切。在你们俩之间我无法选择。
《等风来》她细细地数着:我的梦,妈妈的梦,就是没有爸爸的梦。
《午后,我们说了什么》她比谁都清楚只要我活着,有没有文凭都不再重要。
《遗产》这些年他如何成长,如何面对父亲的死,都被自己这个叔父忽略掉了。
《小茉莉》我觉得小茉莉就是她母亲,她在透过她母亲的眼睛打量,审判着我。
另一个孩子,另一个女人,另一个家,另一个世界……
内容简介
*
漂泊与流浪
这是有关我们的一生
----------------------------
《飞往温哥华》里的人物都呈现出一种既主动又被动的生命状态。
一对早年离异的中产父母,为了陪伴身患抑郁症的儿子而飞往异国;分手的异国男女想要战胜曾让他们分开的东西,死亡的威胁却悄然而至;寄居在姥姥家的女孩,盼着父亲归来一同放风筝,等着昏迷的母亲醒来;涂口红、翘着兰花指、卖洗衣液的男孩,以自己的方式强硬地生活着;父亲去世半年后,男孩收到叔父的邮件,从温哥华前往西雅图的农场处理遗产;女孩小茉莉夹在母亲的重病和父亲的异国婚姻中,审视着自己的不幸和成年人以爱为名的自私。
“所有危险的、疼痛的、挣扎的、疯狂的、忍受的、失落的、期待的、无法名状和心知肚明的——蒋在都以自然而然的描写细微地体察着记述着。”
作者简介
蒋在
小说诗歌见于《人民文学》《当代》《十月》《钟山》等。出版小说《街区那头》、诗集《又一个春天》。曾获山花文学双年奖·新人奖、“《钟山》之星”文学奖。牛津大学罗德学者提名。
目 录
*
飞往温哥华
再来一次
等风来
午后,我们说了什么
遗产
小茉莉
---------
后记 驾驶我的车
媒体评论
蒋在是拥有全球化视野的九零后写作者,异国生存经验和对当代青年内在精神的探索共同构成了她的写作疆域。冷静、峭拔的语言之下流动着属于青年人的柔软体恤,这是属于蒋在的小说调性。她是带来喜悦、未来可期的新一代小说家。
——张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蒋在小说中的事体、人物、经历和况味是相当独特的。这个毋庸赘述。想要说的是,这里活着经典文学的趣味和体统——挑剔中的宽怀如契诃夫,困境中的坚忍如雨果,变乱中的发力如罗曼·罗兰,四顾中的自视如里尔克,尴尬中的体恤如茨威格……读蒋在的作品,似能感知她曾多次有过的愉悦,从经典文学那里投射而来的夜光,每有一束恰巧打在欲言又止处,都使她心存幸遇的暗喜,于是无数具体的物象露出了可触的纹路,生发迷思甚至哀怜之感,悟出那些经由艺术的语言才可能传导的独属于文学的东西:有态度的开合,有难度的拉伸,有温度的疏密,有亮度的动静……
——施战军(《人民文学》主编)
蒋在的语言气质一看就是读精装硬书读出来的,一种如此年轻又古老的气质,恐怕也只有到了世界的今天或当下才有这样的气质。这种气质,当然,尤其体现在具有跨国背景的短篇《再来一次》。跨国,文明的融合,差异,碰撞,无疑是蒋在不可或缺的小说主题,它自然而然,并不强调,无需强调,正合了“真实”气质,事实上也是正典气质。
——宁肯(作家)
我一向固执地认为,好的小说家一定是建筑师、哲学家和酒神的化合物,是经验力、观察力和想象力、结构力的集大成者。蒋在对事物的感知、碰触和想象、复原,是多种面向的发达,她总是能让“现场”自行开口说话,并以温热的心肠催生,诗性地表达出这些有关于“根本事物”的哲学课题:
“我感觉有一个生命,正透过她的肚皮看着我。”
——钟硕(作家、评论家)
作为90后作者,蒋在的作品已经基本克服了这种年纪的青春浪漫,能够自觉地利用多元文化背景和历史事件来拓展主题的层次,语言功底扎实,作品的形式也相当精美,有/无坐标的抛物线、千岛酱、蜂鸟等细节的运用,显示出了蒋在缜密的思维,假以时日,当有大成。
——山尹(评论家)
《飞往温哥华》写的是家的“破镜重圆”,但只是形式上的“破镜重圆”,离异夫妻重聚,因为儿子得了严重的抑郁症。这时他们已经一个人老,一个珠黄。相聚的拥抱不是爱在复燃,只是一团灰烬在向另一团灰烬取暖。
——贾想(评论家)
蒋在是近些年不容忽视的实力派。蒋在的《等风来》讲述女孩等待父亲归来放风筝的故事,隐含着家族的悲伤过往。
——徐福伟(《小说月报》副主编)
在线试读
【《飞往温哥华》精彩书摘】
一
她睁开眼睛,机舱里的灯已经灭了。打开飞行显示屏,模型机在那片深蓝色的海域上飞行,她不知道地面上的时间,以及她的丈夫在做什么,她和他是第二次这样失去联系。近九千公里的距离,屏幕上显示已飞行四千多公里。
她想着还有几个小时,将与前夫景崇文重逢。她记不得他们是哪一年离的婚,十年前?八年前?或者更远。好像是一个春天,她穿着一条齐脚踝的黑白条纹的裙子从办事处昏暗逼仄的办公楼里走出来,墙角的地面上落满了黄色的迎春花,还在枝丫上的花反而是黯淡的。从那天起他们就再没有见过面。在机场候机时,她想象过景崇文现在苍老的样子,她甚至觉得自己会哭。
半年前,她给景崇文打电话说自己在温哥华,儿子病了,病得很严重,问他能不能申请提前退休。景崇文那头从嘈杂的地方换到了一个安静的地方,她才听清他
在那头小声地问:“儿子究竟得了什么病?”
这些年景崇文也病过,他都是自己去医院挂号等待手术,从没要求谁去陪过床。所以景崇文下意识地觉得儿子得的病一定比手术开刀更严重。
她说:“不好讲,反正需要你过来陪一下。你来了就知道了。”那时她已经请了一个月的假来陪儿子,再这样继续下去,她的工作也难以为继了。
他问她:“你呢?”
她说:“我的假休完了,得回去挣钱。”
景崇文原可以答应下来,一想到他们早就已经离婚了,凭什么还要听她的,他就不用挣钱了?就说:“我退休损失会很大。”她说:“你真的要过来,不然你会后悔的。”他被噎住了,退了一步变换了声调说:“再说办理退休也需要时间。”
“再大的损失也抵不上儿子的病,正因为需要时间,才叫你现在申请。”
他沉默了。
“你赶紧申请,我不挣钱,儿子这边的开支无法继续。”接着还没等景崇文回话,她就挂断了电话。
来源:当当网
出书咨询:
电话/微信:18846166899
咨询QQ:兰心编辑178721100
咨询QQ:苏梦编辑860063138
咨询QQ:林林编辑240224620
咨询QQ:子木编辑1971765058
咨询QQ:小阳编辑2739623473
微信公众号:汇蓝出版
公司网址:www.jwtxbooks.com
投稿邮箱:178721100@qq.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红旗大街1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