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的问题?

(2023-06-27 10:23:14)
标签:

快速出书18846166899

文化

自费出书

分类: 好书推荐
谁的问题?

编辑推荐
·“社会病理学”出书了,比播客内容更过瘾。本书文章大部分来自20万人订阅的播客“东腔西调”《社会病理学》合辑,孟老师一字一句重新梳理、完善确保图书内容的深度化、系统性。此外还新增:李筠、刘擎、施展推荐语,作者后记暖心鼓励,孟老师私藏书单,43位中外社会学大师的约60部经典作品。
· 原来社会学可以这么理解。认知自我、洞察世界的眼镜,研究“是什么”“为什么”而非“怎么办”,没有标准答案、不提供解药。
· 让社会学成为我们共同面对问题的工具。直击15个社会热议话题:容貌焦虑、手机成瘾、算法统治、物欲横流、跟风旅行,元问题逻辑 批判性思考方法:追问附着在个体身上的不可见的要素(制度、秩序、文化、传统、习俗),拆解它们产生影响的机制和原理。
· 没有复杂的数学模型,没有抽象的理论和概念。轻松而严肃,陪你琢磨问题,让社会学成为认知自我、洞察世界的眼镜。
· 小开本轻松阅读、随身携带,封面撞色设计展现高级感、流行感。
· 作者孟庆延研学社会学多年。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生导师。播客“东腔西调”栏目“社会病理学”“山河纪”嘉宾。喜马拉雅音频分享平台《人文通识100讲》社会学板块主理人。看理想App《现代世界500年:什么造就了今天的我们》第一季主讲人。

 
内容简介
生活的意义消逝,网络游戏成瘾,容貌焦虑,房子成为人生的执念……现代人在意义与虚无、功用与价值、理想与现实之间反复摇摆,在“躺平”和“内卷”中无限循环。
这并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人类进入现代之后不可避免的一种趋势。
这本书是对现代人生存现状和情感纠结的观察。书中盘点了15 个当下热议的社会现象,从社会、生活、个体三个角度追溯问题及其根源,把问题置于制度、秩序、文化、传统、习俗的背景下,从社会和时间的长河中去理解其作用机制和原理,梳理现代社会运行的基本逻辑。
作者孟庆延研学社会学多年,在他看来,社会学是克服盲目焦虑的一门学问,每个人都应放下虚幻的、妄自尊大的“自己”,以一种真诚而朴素的心态去面对周遭与生活。
这本书不提供关于“怎么办”的标准答案,只提供理解自我、洞察世界的视角。通过剖析现代人的根本性问题,我们可以理解自我困惑和思维方式从何而来,并催生更多清醒面对生活的勇气。

作者简介
孟庆延,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2003年考入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此后先后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和清华大学,并分别获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2014年7月于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任教至今。
在《社会学研究》、《社会》、《开放时代》、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社会》英文刊)等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十余篇。
播客“东腔西调”栏目“社会病理学”“山河纪”嘉宾。
喜马拉雅音频分享平台《人文通识100讲》社会学板块主理人。
看理想App《现代世界500年:什么造就了今天的我们》第一季主讲人。 

目  录
第一部分 抽象的社会
01 空心时代:生活的意义为什么消逝了?
人生:“混吃等死”的旅行
传统:彼岸世界的寄托
自我:日渐空心的载体
意义:无处安放的迷梦
沉迷:“心”的内在属性
介质:“人”的体外器官
虚幻:“真”的二律背反
监管:“堵”的意外后果
弥散:无孔不入的生活默认值
狡黠:深藏不露的技术中性论
系统:行为习惯的最大公约数
殖民:现代个体的集体无意识
显示全部信息
在线试读
推荐序
李筠
庆延的新书《谁的问题——现代社会的非标准答案》出来了,嘱托我作序。为了兄弟,勉为其难,这显然是现代学术的非标准操作。这不是一本正襟危坐、高高在上、开坛说法的学术著作,但处处都有厚重的学术功底和深沉的学术关怀。我不是社会学家,从狭义的学科分类来看,我和庆延不算同行,不过我懂庆延的学术,于是,这个非标准操作由我来完成有点儿奇怪,却正好合适。
这本书不和你讲社会学的大道理,没有搬出社会学的概念、逻辑、方法、体系吓唬你,就是和你聊天,聊我们身边的事情。那为什么我们要来和一个不正经八百讲学问的社会学家聊天呢?了解了庆延的人和文,你就知道这样的聊天很有趣了。
我和庆延是同事,都在中国政法大学当老师,他在社会学院,我在他隔壁的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我喜欢社会学是从读韦伯和涂尔干开始的,喜欢活生生的社会学家是从喜欢庆延的导师应星老师开始的。同事告诉我庆延来学校工作的时候,我就准备会一会他。在我们相会的第一面,他就让我喜欢得不得了,不只是因为他幽默风趣、阳光开朗,关键是因为他对自己有清晰而独特的定位:“我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社会学家,我有我特别喜欢、特别投入、特别擅长的研究议题。”我一听就来劲了,倒不是因为喜欢标新立异,而是特别喜欢有自知之明的学者。“社会学不是拆解社会现象的学问,而是关心现代人究竟置身于一种什么样的既无法逃脱又不完全自知的处境当中。”听完这句,我兴奋地判断我们是同路人。我们在关心共同的大问题,只不过我们在运用自己的学科知识去面对它、解析它。学问最后能做成什么样,谁也无法预料,但庆延的大格局让我很兴奋,这至少意味着我们会有很多共同的话题,聊得来。带着大问题去观察无数琐细的社会问题,才不容易简单地就事论事,不容易搞那种“针尖上究竟能有几个天使跳舞”的学术自娱自乐,不容易遗失了学问所必需的现实感和实践感而不自知。
庆延没有在这本书里摆各种现代社会理论的谱,这不是他的风格。他的强项是聊天。摆谱有摆谱的必要,聊天有聊天的好处。在学校里,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是必须摆点儿谱的。面对专业的学生,引领他们走进学术的殿堂,必须把殿堂里的祖师爷们和他们留下的规矩先摆一摆,建立专业界限和专业纪律是必要的。有些时候,我们得抬出祖师爷们给新入门的弟子们立规矩,比如,马克思写《资本论》,抓住“资本”这个概念,把现代社会的核心机制围绕着它次第展开,致广大而尽精微;韦伯写《支配社会学》,抓住“支配”这个概念,把古往今来的权力逻辑讲了个头头是道,极高明而道中庸。







来源:当当网

出书咨询:
电话/微信:18846166899
咨询QQ:兰心编辑178721100
咨询QQ:苏梦编辑860063138
咨询QQ:林林编辑240224620
咨询QQ:子木编辑1971765058
咨询QQ:小阳编辑2739623473
微信公众号:汇蓝出版
公司网址:www.jwtxbooks.com
投稿邮箱:178721100@qq.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红旗大街170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金宫案
后一篇:沿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