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股东会参会指南

(2012-10-07 13:35:24)
标签:

杂谈

也就是

现象

交易所

言之

分类: 它山之玉

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参会指南

 

   感谢好友“希望等待”传授宝贵经验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上市公司年度股东大会密集期。很多股民朋友并不知道自己作为中小股东,也有参加股东会,与管理层面对面沟通的权利,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参会是不设持股下限的。还有一些朋友知道作为股东可以参会,但由于自己持股太少,不好意思参会,这其实大可不必。以我的经验,持股数量少的股东并不会受到歧视(至少在程序上不会)。况且上市公司高管,都是顶级的行业专家,与他们沟通,可以获得很多宝贵的经验。

在这里,和一些想要参会的朋友分享一下这些年参加股东大会的心得体会。

 

参会程序

年报公布后,公司会在上交所或深交所发布“召开年度股东大会通知”(以下称“通知”),通知中会告知会议时间、地点及股权登记日,投资者需在股权登记日前买入股票。股东会召开前,最好提前播打通知中的联系电话,或按通知要求发传真进行登记。如果没有登记,有时会发生没有座位或不能入场等尴尬的情况。参会时需携带身份证及股东账户卡。如果遇到亲友持股但自己不持股的情况,可以按要求填写一份“授权委托书”,受托人持委托书及委托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即可入场。另外,有些公司的股东会是允许旁听的(即没有股份也可以入场,但没有投票权,有时也没有提问权),但最好提前打电话沟通确认。

 

不要指望内幕消息

笔者在参会过程中,遇到过一些个人投资者,会后交流中得知他们参会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些内幕消息。在这里有必要告诉大家,股东会上的确能够得到一些公开市场上难以查到的信息,但仅限于行业知识,高管对行业及企业发展的态度(这也正是参会的价值所在),上市公司的高管,经常要面对各种媒体、同行甚至商业间谍,不该说的话不说,是他们的基本素质。如果抱着投机取巧的目的去参会,恐怕会失望而归。

 

事先做好充分准备

参会前,最好要对公司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至少要阅读该公司的年报、企业及行业研究报告等,搞清楚公司的盈利模式。会上交流时,研究员的提问通常都带有较强的专业性,笔者抱着玩儿的心态去参过几次股东会,结果听得一头雾水,十分尴尬。

参会价值的大小,与投资者对公司的了解程度成正比。例如某公司拥有的商场(工厂)难以盈利,但其土地的清算价值却远高于公司的总市值。当我们了解到这些信息,就可以在会上专门询问和观察公司对此现象的态度,判断其土地价值有没有可能,以什么形式转换为股东价值。简而言之,你对企业的认识越深刻,股东会上的信息就越有可能转化为你的经济利益。

 

警惕高管人格魅力

罗永浩说:成功的企业家,通常具有邪教教主的潜质。此话绝对不假。一个能领导成百上千,甚至成千上万人的人,必是人杰!(此处忽略道德因素)在他们强大的人格魅力的感召下,我等凡人很容易不小心从股东变成信徒。笔者不止一次见到参会的投资者,在散会后表示要立刻重仓买入该公司股票。很多不成熟的价值投资者,在“朝圣”之后,便忘记了格雷厄姆的教诲,“安全边际”才是成功投资的关键,再优秀的企业,也是有价的。

 

如何降低参会成本

交易所规定,买入股票的数量,必须是100的整数倍。如果投资者的资金量有限,又想多参加一些股东会,该怎么办呢?这里教给大家一个小技巧。

相信大家都有转股或送股的经历,转(送)股过后,手里可能会出现零散的股票(即非100的整数倍),假设一个投资者持有A公司100股,当101.5过后,该投资者的持股数则变成115股。这时候我们会发现,那因转(送)股而得到的15股,并不是100的整数倍,但却可以卖掉。这是因为,交易所为了应对这种现象,设置了“整买零卖”的交易规则,也就是说,我们买入股票时必须是100的整数倍,而卖出股票时,则不受任何限制。

有些反应快的朋友可能已经明白了,我们只要先买入100股,隔天卖出99股,就可以持1股去参加股东会了。这样,资金量适中的朋友,就算把两千多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全部笑纳,也不会给自己造成太大负担。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96f05d010136kp.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可转债投资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