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如果对所有感染者都进行杀菌治疗的话,其财力浪费、耐药率等后果是不可想象的。
以前,国外有类似的观点,认为如果你进行了检测并发现有感染,就需要杀菌。但这种观点广泛使用的话,即使在欧洲和北美也是有争议的。
科学家们还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非洲母亲习惯先把食物嚼碎再喂给孩子吃,所以非洲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但那里的胃癌发病率在全球很低,也就是科学家们所称的“非洲之谜”现象。
现在我们基本明白,一个人是否得胃癌,主要与3个方面有关,并不是单一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决定的:
-
第一是幽门螺杆菌,别人感染的菌毒性小,你感染的却毒性大,你就危险性高。
-
第二,是否有所谓的家族易感性。比如家族中有人得胃癌,那你就要当心。
-
第三,生活环境或方式是否健康? 比如:别人喜欢新鲜蔬菜、水果等,你却只喜欢腌制食品等。
上述3个方面,互相联系,缺一不可。
目前,世界各国对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意见大同小异,但没有一个国家的医疗规范强调所有感染的老百姓均要杀菌治疗。
大多数国家认为符合下面的情况,需要杀菌:
-
1、既往或目前有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不管有无出血等并发症、胃癌手术后;
-
2、患有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
-
3、萎缩性胃炎;
-
4、有消化不良症状;
-
5、直系亲属中有患胃癌者;患者要求或愿意治疗。
也就是说,对于普通老百姓,仅仅验血筛查后进行呼气试验,发现自己感染幽门螺杆菌,既无症状,也无不适,完全不要过分担心。部分患者、尤其是一些老年患者,有与年龄相关的轻度胃萎缩,完全没有不舒服,经过若干次杀菌均失败,便反复纠结于此,实属毫无必要。
另外,如果有上述情况,就要用4种药物一起杀菌14天,其中含有的2种抗生素尽量选用耐药率较低的阿莫西林、四环素、呋喃唑酮(痢特灵),少选用耐药率高的甲硝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类药物。
酸药品应选择具有强效抑酸作用的质子泵抑制剂,能提高根除成功率,减少复发。
临床中常见的杀菌误区:
-
相信一次杀菌时间越长越好,有的病友竟然连续服药1至2个月。殊不知,这样做只会增加不良反应。
-
此外,杀菌不能一种药或2种药,目前推荐开始就服4种药,疗程为14天。
总之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我们目前不是没有重视,而是重视过度。我们应该在了解自己是否感染的同时,结合胃镜检查,让专业医生作出是否根除、如何根除的决定,而不是盲目跟风、全家齐杀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