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阿拉伯青年险遭“私刑处死”

(2012-08-24 09:33:22)
标签:

阿拉伯

青年

杂谈

  “他应该去死。他是一个阿拉伯人。如果可能的话,我当时就(拿刀)捅了他。犹太人不能在大马士革门(注:东耶路撒冷阿拉伯人居住区)那边闲逛,否则肯定会被捅。要是我抓到他,我还会揍他。他咒骂我母亲,他就应该去死。”

  这段充满仇恨的话语出自一名13岁的犹太少年之口。上周末,一群犹太青少年与数名阿拉伯青年在位于西耶路撒冷的锡安广场发生肢体冲突,导致一名17岁的阿拉伯青年几乎被殴打致死。而冲突现场据称有上百人,但无人介入劝阻。截至目前,以色列警方已逮捕了8名涉嫌此案的犹太青少年,年龄在13至19岁之间,其中包括3名女孩。

  冲突发生在16日深夜,起因目前还不完全清楚。据多家以媒报道,可能是一名犹太女孩声称曾被阿拉伯人“骚扰”,要求同行的犹太男青年为她出气。包括贾迈勒•朱拉尼在内的4个阿拉伯青年当时正从此路过,几十名犹太青少年们便开始对他们进行追打。在拳打脚踢中,朱拉尼倒地昏迷。警察和急救人员赶到时,已经感觉不到他的脉搏,经过现场长时间的心肺复苏,才挽回了他的生命。另外3个阿拉伯青年则受了轻伤。不过,也有人声称是朱拉尼等人首先出言不逊,才导致双方发生冲突。

  以色列警方先将此事称为“争吵斗殴”,但很快又定性为是“私刑处死”。对于以色列人来说,“私刑处死”是一个具有相当刺激性的字眼,因为这总会带给他们一段痛苦的回忆——2000年,以军的两名预备役士兵“误入”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城镇拉姆安拉,被带至当地警察局后,遭到大批巴勒斯坦人围攻、殴打,最后被残忍杀害。因此,犹太青少年试图“私刑处死”阿拉伯青年,这个消息在以色列自然具有轰动效应。媒体连篇累牍地进行报道、评论,以色列总统佩雷斯和总理内塔尼亚胡都严厉谴责这一充满种族主义仇恨的事件。

  其实,在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共处的地方,无论是耶路撒冷,还是以色列的雅法、海法等城市,双方的摩擦、冲突并不少见。更恶劣的事件亦有之——2011年2月,一名阿拉伯青年在西耶路撒冷被醉酒的犹太青年用刀捅死,但是却没有引起太多关注。发生在16日的这起事件之所以引发轩然大波,主要是因为其出现于众目睽睽之下,并且被打上了“私刑处死”的标记。

  不过,这起风波也将很快过去,不会在以色列社会引发多么深刻的反思。尽管以色列教育部长指令在下周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各学校要组织学生就此事进行讨论,吸取教训。总体而言,以色列的主流人群对当前的以、巴关系以及以境内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关系均缺乏兴趣——诚然,巴、以之间不存在通常意义上的“和平”,但目前也没有大规模流血冲突和战争,自然不会令以色列人关注。以色列人最关心的,是个人和家庭的经济、生活状况,以及可能到来的与伊朗之间的战争。

  或许,只有以、巴关系再次严重恶化,以色列人才会重新审视双方关系。但是,那将会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陶彦召)

   注:本篇博客内容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改写;如需使用请联系微博@微天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