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新内阁名单中的“变”与“不变”
(2012-05-24 09:13:49)
标签:
普京内阁名单杂谈 |
5月21日,俄罗斯新政府内阁名单“千呼万唤始出来”。无疑,这份新鲜出炉的内阁名单让一些新人“闪亮登场”,同时也让一些老人“黯然退场”,作为俄罗斯首都的莫斯科正上演一部“但见新人笑,谁闻旧人哭”的好戏。
之所以说这份名单“姗姗来迟”,是与两届政府换届时快速高效相比。2004年普京“二进克宫时”,5月12日被普京任命为总理的弗拉德科夫于5月19日提
交组阁名单20日便获批了。2008年,普京于5月8日被小梅任命为总理后,普京12日向小梅提交的组阁名单当天就获批了。
而此次,普京关于梅德韦杰夫出任总理的提名5月8日就被俄杜马顺利通过了,但梅德韦杰夫5月15日才慢吞吞地把新政府组阁名单提交给了普京。普京拿到这份
名单后也没有像签署任命小梅为政府总理的总统令那样痛快,而是按着这个名单逐一找人来谈话。已对俄政坛了如指掌的普京此次突然如此慢条斯理、如履薄冰起来,这让人颇费思量。
实际上,普京此次之所以对新政府成员名单慎之又慎,是因为如今的俄罗斯与四年前和八年前的俄罗斯已大不相同了。可以说“普京还是那个普京,但俄罗斯已不是
那个俄罗斯了”。据俄社会舆论民调中心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44%的俄罗斯民众希望“普京未来6年彻底改变现行的政策”;27%的人希望“普京未来6年微
调现行政策”,15%的表示“难以回答此问题”,只有14%的被访者“不想看到现行政策的变化”。面对俄罗斯老百姓“求新求变”的迫切心理,普京似乎是不
变也得变了。而当普京重新走进克里林姆宫的总统办公室之后,如果他想有所变化的话,那么人事变化将具有“风向标”的意义,因为“用什么样的人,办什么样的
事儿”,人事安排可以透露出普京重回克宫后执政理念的微妙变化。
果然,“普京3.0”时代的俄罗斯内阁成员有了些变化,这些变化既有结构性也有人员上的:梅德韦杰夫政府的“第一副总理”由原来的2个变成了1个;梅德韦杰夫政府新设了两个部,即“远东地区发展部”和“开放政府联络部”;而原来的卫生和社会发展部由一个部拆分成了两个部,即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在梅德韦杰夫政府中的部长与普京任总理时相比更换了75%的人员。在7名副总理中,有两人是新面孔。在新政府的21位部长中,除外长、防长、财长、司法部长、体育旅游和青年政策部长5人留任外,其他16名部长都是新面孔。
而梅德韦杰夫政府的另一个看点,就是“年轻化”。梅德韦杰夫政府中,总理1人、第一副总理1人、副总理6人、部长21人。在这29人中,“40后”1人、
“50后”6人、“60后”17人、“70后”4人、“80后”1人。据我认真统计,这个团队的平均年龄为47.3岁。在这个年轻的执政团队中,最年轻的
部长是当属“新科”通讯与大众传媒部部长尼古拉·尼基福洛夫。现年29岁的信息部长尼古拉·尼基福洛夫·阿纳托利耶维奇于1982年6月24日出生在喀
山,毕业于喀山大学经济系(1999-2004年)。2001-2005任“喀山大门”公司副经理、2004-2005年任“现代因特网技术”公司副总
裁、2005年8月出任鞑靼斯坦共和国总理信息技术顾问。2006-2010任该共和国信息技术中心主任。2010年4月22日任该共和国副总理兼信息通
讯部长。如今,还不到而立之年的他已是3个孩子的父亲了。
新政府中这么多“新人”,那么老政府中的旧人呢?普京22日对总统办公厅领导层的一系列任命则解开这个谜团。上届政府中担任政府办公厅主任的瓦伊诺出任总
统办公厅副主任一职,普京任总理时担任其新闻秘书的佩斯科夫被任命为总统办公厅副主任兼总统新闻秘书。而普京的总统助理由此前6人增至8人,其中5名总统
助理都是由上届政府中“老部长”出任的,原内务部长努尔加利耶夫还被任命为俄联邦国家安全会议副秘书。无疑,这些普京的老臣在克宫都找到“立锥之地”,也算“皆大欢喜”了。
至此,从各部部长的任命到俄总统办公厅和政府办公厅的人事安排,普京终于完成了重返克宫后对“普家军”的改造工程,用一些新面孔替换了一个老面孔。普京的
旧臣随其入克宫,小梅的爱将随其入白宫。这是一支换汤不换药、新瓶装旧酒的执政队伍。精不精干仍需观察,但对普京的忠诚度肯定都没得说——因为这都是“普
京的人”,这一点丝毫未变。
新政府成立伊始,梅德韦杰夫21日在自己主持召开的新政府第一次会议上就提出了政府最近半年内需完成的7项优先任务:制定国家发展规划、提高部分预算拨款
部门工作人员工资收入、改善投资环境、向议会提交今后三年的联邦政府预算草案、推动国家机构改革、推动国营企业私有化进程、建立开放政府。梅德韦杰夫特别
强调,上述优先任务不会只停留在纸面上,这是政府的既定目标。俄政府工作是否有效率、政府各部门是否协调行动,关系到国家未来。看来,这支“新普家军”已出发了。(中国青年报驻俄罗斯首席记者
关健斌)
前一篇:“意外百万富翁”卡拉•哈林
后一篇:司机老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