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幸福KIKI在挪威
幸福KIKI在挪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737
  • 关注人气:1,55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4年5月10日  与孩子共同成长(4岁妈妈的感悟)

(2014-05-10 23:39:00)
2014年5月10日 <wbr> <wbr>与孩子共同成长(4岁妈妈的感悟)


夜深人静,两个宝贝躺在我的左右两边,睡得非常香甜,楼下高朋满座,觥筹交错的喧闹没有影响孩子们的美梦,却让我无法安然入睡,今天是Kaja4岁生日,昨天那篇《我不是“乖”小孩》不仅记录Kaja当下的情商发展情况,也是一个4岁母亲的反思,同时促使我在日常生活中更耐心、更仔细地观察孩子的行为,寻求更优化的对策,我想就此谈谈今天的发现与感悟。

场景一:

早上表妹一家带着2岁多的小外甥最先来我家,Kaja拿出她的点读笔与书想教弟弟听故事,但是小弟弟只对能发声的点读笔有兴趣,拿在手里不肯给Kaja,Kaja尝试了几次想要回都没有成功,恰巧这时表姐一家又来了,Kaja非常喜欢姐姐,但孩子的脑中只能想一件事,她立刻冲过去对姐姐说“姐姐快来看我的点读笔,弟弟现在拿在手里,你帮我去要回来!”但是由于客人刚进门,大家忙着打招呼,根本没有人注意到Kaja在说什么,错误地以为她是见到姐姐太兴奋,姨婆还热情地想抱她,Kaja大声而急迫地重复着她的请求,却发现没有任何回应时,就表现出了沮丧的神情,最后趴在地上哭起来。刚进门的客人们一片茫然,都急着问“怎么啦?”,而刚从楼上下来的外婆不明就里,口气中立刻带上了责怪的语调“哪能又哭了?”……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我这个将事情前因后果都看在眼里的旁观者,对于一个前一秒还热情打招呼(其实她在急切地寻求帮助)而后一秒就趴在地上哭起来(求助无果且还被强迫做另一件事——接受拥抱)的孩子,大人们本能的反应就是“怎么啦”,而一个4岁的孩子在陷入焦虑与失望情绪中,并不可能将整件事解释清楚,大人们排山倒海的询问反而加重了她的焦虑,只能以更大声的哭泣来应对,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大人们劝解不通,失去耐心,给孩子贴上个“不懂事”的标签,或者大吼一声,眼睛一瞪,用大人们的气势恐吓住孩子。

所幸有我这个旁观者,我可以帮助Kaja向大家解释事情的经过,而表妹及时从儿子那里拿回了点读笔交到Kaja手中,她一拿到点读笔就破涕为笑,立刻打开书向姐姐和弟弟展示如何正确使用点读笔,“哀”与
“乐”的情绪转换就像她的中文与挪威语,衔接得没有任何缝隙。


场景二:

晚上大家一起吃饭,T爸想拍一张集体照,于是转过Kaja的椅子让她和大家一起合影,但要求她笑时,她却不高兴起来,外婆忍不住,小声嘀咕着“这小孩又要闹情绪了!”我及时制止这种只看表象就下结论的做法,询问Kaja为什么突然不开心,原来作为生日礼物,今天我送给她一个喜羊羊的儿童相机,她一听要拍照,就想用她的新相机给大家拍,这个要求没有得到响应,反而要她强颜欢笑,当然不乐意了。将相机交给她后,她很“专业”地给大家拍了几张合照,低落的情绪一下子就变明朗了。


场景三:

晚饭过后,我带Kaja和弟弟上楼睡觉,由于今天早晨Kaja5点半就醒了,整天也没有睡过午觉,到晚上8点已经非常累,情绪属于急躁期,一点小事都会引发不耐烦,而这样的状态也体现在同样清晨5点就被弟弟吵醒、然后整天都在忙碌的我身上。T爸给Kaja洗PP时不小心弄湿了她的脚,以至于她不能站在地上,就这么一件小事,引发了她的不安,继而伤心地大哭起来。我因为也已经累极,失去了耐心,不再如往常那样给予她共情,认可她的感受,反而大声地责怪她“都已经4岁了,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这点小事有什么好哭的!”这样简单粗暴的斥责,当然只能将事情弄得更糟,而她更大声的哭泣使我的脾气更为暴躁,转而失控,即使在Kaja经过T爸的劝慰已经平复下来,将注意力转为选择睡前故事书后,我还继续情感发泄,继续对她大吼大叫,说出“好讨厌她,不再爱她”的狠话。


从这3个场景中可以发现,现阶段Kaja的情绪波动期与2岁完全摸不着头脑就火冒三丈的暴龙期、3岁寻求独立却力不从心的反抗期有着明显的不同,现在的情绪表达已经上升到高级阶段,是建立在因果逻辑上,只要我们够耐心,能够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同时给予共情与合适的解决之道,就能成功地转化他们的情绪危机。而且我从Kaja身上已经看到了积极的情绪控制能量,一旦危机解决,她能立刻从悲伤模式切换到欢乐频道,1秒钟变笑脸,不会无节制地歇斯底里大闹。在这点上,她已经远远做得比我好,像我这个成年后才开始学习情绪管理的人,往往不能及时地从一种情绪中走出来,场景三中我情绪失控后的表现比Kaja差多了,甚至还出现伤害最爱的人的恶意报复性倾向,这在我与T先生的交往中多次出现,被其称为“Black KIKI”,而T先生一直说“能挽救Black KIKI的唯一方式就是耐心与爱”。

在我眼中,Kaja真的是一个非常非常棒的孩子,有爱心,懂礼貌,很讲道理,也有原则,而现阶段她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波动也是非常正常的,几乎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后续如何发展绝对在于父母的引导,过于严厉的压制与管教,可能暂时成为了善于察言观色的“乖”小孩,却为未来埋下了隐患;过于放纵或者妥协,完全放任孩子的情绪波动,也不利于他们的成长,最后有可能变成一个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如何把握这个度,就要靠父母的智慧,更要靠日常生活中的不断反思与调整。

做父母,是世界上最难的职业,同时也是最美妙的职业,我们在塑造一个孩子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完善我们自身的修养。我不是一个完美妈妈,作为妈妈,我只有4岁,和我的女儿一样大,我自身也有很多缺陷,我希望和孩子一起成长。在最后一个场景中,当我最终冷静下来,非常诚恳地向Kaja道歉时,已经恢复常态的Kaja给了我一个大大拥抱,“没关系,妈妈,我知道你永远爱我,而我,也永远爱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