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4年5月9日  我不是“乖”小孩

(2014-05-09 10:52:07)
2014年5月9日 <wbr> <wbr>我不是“乖”小孩


回家一个多星期,Kaja外婆已经多次提到“Kaja已经4岁了,要给她做规矩了,动不动就哭,你小时候可从来不这样,不要太懂事噢!”确实,从小到大,我一直就是大人们眼中的“乖”小孩,我从来不想惹大人们生气,总是努力做到最好,以得到他们的赞美。但是,我真的就是那么“乖”吗?我真的就“愿意”这么乖吗?

少儿时期我一直都觉得自己过得小心翼翼,偶尔还会很自卑,因为一旦哪里做的不好,“某某家的乖小孩”马上就会出现在妈妈的口边,有时都会有种“不论我怎样努力,都赶不上那些乖小孩”的绝望,所以我最嫉恨的就是那些层出不穷、前赴后继的“某某家的乖小孩”,我背着一个沉重的心理包袱,一心只想成为那些“乖小孩”的领头羊,这样妈妈就不会再把我与他们比较,我可以做回我自己了!

进入青春期后,虽然我没有叛逆过,一直是品学兼优的“乖小孩”,但心理上的阴暗面开始呈现,我对绝大部分人都非常友好,客气有礼,但是对于最亲近的家人和朋友,却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时会突然情绪低落,对他们乱发脾气,不理不睬,妈妈有时也会被我气哭,但由于幼时我从来没有机会去学习调节自己的情绪,我也不知道如何面对这样失控的自己,只能归结为“遗传”,因为我的爸爸有时也会情绪暴躁。虽然,这样情绪失控的次数不多,而且由于道歉及时,最亲密的家人与好友并没有因此疏远我,但我自己却一直很懊恼,突然性的情绪低落,有时会长久陷入忧郁,很难自拔。

情绪的阴晴不定造成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我恋爱时的“作”,男朋友是除父母以外,最亲密的恋人了,过了一开始相敬如宾、你侬我侬的甜蜜期,我的情绪波动大浪就开动了,因为一点小事不称心,情绪就立刻低落,曾遇上一个不会哄人、很大男子主义的北方人,和他交往的时候,几乎是天天以泪洗面,根本就没法好好谈恋爱。

直到很久很久以后,通过写博客不断地自我剖析与反省,同时遇上一个接纳我所有情绪与优缺点的老公,我才逐渐建立起一个健康而自信的心态,摆脱心理上不断与别人比较的烦恼,能够在任何境遇下都保持乐观,从心底肯定自己的能力,真正体验到生活的满足与幸福,而这所有的一切,不再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上,也不为别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乖小孩”的升级版)而活。

因为我自己的成长经历,我一直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情商培养与情绪控制,一直在寻求更适合孩子成长规律的养育方式,摸着石子过河,很多时候可能也在走弯路,可能也不完全正确,但我不想将“完全接纳孩子的情绪”的责任寄希望于他们今后的爱人身上。

经历了2岁的暴龙期、3岁的叛逆期,Kaja最近开始进入情绪的敏感波动期,一点儿小事就容易让她流眼泪,情绪一下子低落,真是“孩儿的脸说变就变”,这样不顾场合、没有预兆的变化,当然会让外婆感到措手不及,几次下来,就变成外婆口中的“没规矩、不懂事”了。其实,冷静想一想,孩子学吃饭时,我们愿意花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让他们练习如何使用筷子,如何将食物准确地送到口中,如何不将米粒落在桌上……却不愿意花时间让孩子慢慢学会控制他们的情绪,而要求从懂事或者更小的时候起,就做一个“乖”小孩,隐藏起那些我们大人不乐意看到的“怒”与“哀”,整天只允许表现出“喜”与“乐”,这是一件多么不合理的事儿!

孩子的心理发展是一个漫长过程,暂时用恐吓、威胁、压迫性赞扬建立起来的“乖”,总会埋下叛逆或者自卑的种子,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慢慢滋长,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突破口,那总有一天会撕裂“乖”的外表,露出可怕的心理阴暗面,做出极端的事,这才是一场不能承受与挽回的灾难。

我培养的不是一个时刻看大人眼色的“乖”小孩,我不希望孩子牺牲她的情感表达,以换来我在人前的“有个乖小孩”的满足,我希望她是一个真实的、能够自由表达自己“喜、怒、哀、乐”的人,作为母亲,我要教会她如何控制情绪,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知道生气不是一件不被接受的事情,遇到不称心的事感到伤心也是很正常的,重要的是,在不同场合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在生气时能及时地调整心态,不作出伤害自己与他人的事儿,情绪过后能自行冷静下来,能和我一起探讨整个事件的起因与结果,一起找到比大喊、大叫、大哭、大闹更好的解决方式,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情绪的控制是需要父母与孩子一起反复练习的,可能需要一年、两年,或者整个幼儿时期,也可能受到旁人的质疑,觉得接受孩子的情绪就是无原则地宠孩子,但是,健康的心理建设绝对是任重而道远的,相比起对孩子的智能开发,情商的培养更为艰难,也更为重要,父母始终如一的坚持才是王道。

最后引用T先生的话来结束此文,“耐心与爱是教育孩子最佳的法宝”!


注:“Ki妈育儿手记”记录的只是我个人感悟,不具指导性,观念相同的妈妈们可以参与讨论,如果所述观点不符合你的育儿观,大可一笑而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