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年第一次去了草原(32)

(2018-04-12 14:01:22)
那年第一次去了草原(32)
    青山景区位于大兴安岭东南边缘,克什克腾旗东部,距经棚镇25公里。距赤峰市区200公里,距北京市580公里。景区总面积30余平方公里,最高峰1574米。花岗岩形成的山体岩石经第四纪冰川运动,形成千姿百态的地质奇观。青山顶部平坦开阔,长约800米,宽约400米,呈椭圆形,由北向南倾斜。四周较高,中间低洼,草地与裸岩并存。山顶南面裸露的坚硬花岗岩面上约1000平方米的范围,背载着干余个“岩臼”,当地人称为“九缸十八锅”。青山岩臼群是我国目前及世界上发现规模最大、形成最好、类型最多、保存最完整的“岩臼”群。
那年第一次去了草原(32)

那年第一次去了草原(32)

那年第一次去了草原(32)

那年第一次去了草原(32)

那年第一次去了草原(32)

那年第一次去了草原(32)

那年第一次去了草原(32)

那年第一次去了草原(32)

那年第一次去了草原(32)
    关于青山岩臼的成因,多数专家认为是冰川作用的产物,即冰成说。冰成说认为: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的几百万年以前,青山被厚厚的冰层覆盖,1000—2000米厚的大冰盖下形成的冰川融水,具有300—400大气压的压强,这种压融水有向下的巨大动能,它携带着石块快速流动、旋转,不断冲击岩石形成冰臼。而有争议的地方则在于以往发现的岩臼多分布在冰谷和冰床等低洼处,而青山岩臼则分布在山脊和山顶部的花岗岩上,令人费解。如果冰说成立,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地质学界已争论80多年的中国东部有无第四纪冰川存在的重大问题,从而涉及到中国古环境、古气候、古地貌、古人类、古生物等问题的研究。另一种说法是风蚀说,认为距今1800—10000年之间,存在着风力极强的“赤峰风道”,“窝穴”是风蚀而成。虽然说法不一,但都认为具有极高的科研和旅游价值。
那年第一次去了草原(32)

那年第一次去了草原(32)

那年第一次去了草原(32)

那年第一次去了草原(32)

那年第一次去了草原(32)

那年第一次去了草原(32)

那年第一次去了草原(32)

那年第一次去了草原(32)

那年第一次去了草原(32)

那年第一次去了草原(3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