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荷塘月色》的审美意蕴

(2010-12-14 21:12:07)
标签:

江南

宋体

荷塘月色

炼字

意蕴

分类: 论文菊花

《荷塘月色》的审美意蕴

  
   《荷塘月色》是一片脍炙人口的经典美文
,作者通过独到的艺术视觉找到独特的审美对象,传达着自己微妙而复杂的心绪,并寄予精深透辟的理趣。据此其才文本教学活动也应带有鲜明的审美特性,不能拘泥于抽象概括和看似高深的结论表达,而是知人论世,走进文本的情感世界,与作者的生命律动对话,感悟其内在的审美意蕴。《荷塘月色》的审美意蕴主要体现在情感和语言两方面。

一、哀乐与共的情感张力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孔子推崇的中和之美,启示我们文学的意义在于复杂情感的表达,哀乐与共是许多文学作品成为传世经典的原因,《荷塘月色》就是其中之一。

朱自清笔下的景是工笔描绘的荷塘月色图:曲曲折折的小煤屑路,群树掩映的月下荷塘,荷叶田田、荷花点点、荷香徐徐,流水脉脉;月光溶溶,倩影婆娑;飘浮的是薄薄的青雾,鼓噪的是青蛙和蝉。动静虚实、浓淡疏密合成一幅色彩均匀、光影和谐的图画;又以写意手法点染出江南采莲图勾起遥远的乡思。基调不同的两幅画,淡淡的忧愁和淡淡的喜悦交替浮现,折射出作者复杂的心绪。 景中隐约渗透着情,交错参差形哀乐与共的张力。

首先,景无法掩盖现实投射在作者内心深处的阴影。作为爱国知识分子,面对政治的腥风血雨,作者满怀愤懑。文中虽未表明,却隐约流露出“‘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情绪和知音难觅的喟叹与哀愁,表达了对青春活力与美好生活的憧憬。
  此外,景中也渗透了个人惨淡境遇的投影。此时,作者任教于清华大学,生活窘迫,独自承担着妻儿老小的生计;困扰作者的还有家庭内部的矛盾和朋友们弃笔从戎、远征北伐后,“独在天一隅”的孤独苦闷和彷徨。所有这些都使其心力交瘁,所以作者感慨地说,荷塘月色是一种“偷来的快乐”,是其逃离现实的短暂休憩。了解了作者的生活际遇和个性气质,方能清晰地触摸到作者那虽轻犹重似淡还浓的人生感伤

朱自清的内心矛盾,与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中庸传统有着深刻的联系。文中的景,总是淡淡的恰是到了好处,荷花的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不写酣眠,而写别有风味小睡,这种有节制的含蓄美,不仅与中国传统中庸主义的思维情感方式相适应,也与“哀而不伤”的传统美学风格形成内在的和谐看,透视出作者矛盾而真实的个性意志。

二、典型诗意的语言特征
 《荷塘月色》的语言朴素典型,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尤其注意炼字。值得我们用心揣摩语境多角度开掘审美意蕴。
  新鲜遥远的通感。文中有两处典型例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前句,作者由眼前若有若无如丝如缕的清香,与远处高楼上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歌声构成通感。感觉伴随着想象移动,唤起内心微妙的情感,生成优雅宁静的心绪;后句,视觉的光和影与听觉的旋律构成通感。作者调动诸多感官体验,全身心地投入到独处的心灵感受。语境的遥远和出人意料生发出新鲜的比喻内涵。
  绵远悠深的博喻。博喻的特点是三个以上的喻象组合成喻象群,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个喻象群不再是简单的个体喻象之和,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文本鉴赏中,必须充分调动丰富的想象力,从整体上加以把握。《荷塘月色》中形容水中荷花的博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传神地描绘出荷花在素淡朦胧的月色下清丽婀娜、楚楚动人的姿态,追求绵远悠深的艺术效果。
  韵律优美的叠词叠音和精妙的炼字。文中出现多处诸如“层层叠叠”“蓊蓊郁郁”等叠词叠音,节奏错落有序,韵律协调优美,创造出特定的语境和精妙的情感。文中的炼字,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好像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等,句中的动词”、“画”精妙传神,描绘出月光的动感、雾气缥缈的质感以及叶和花的如梦似幻,恬淡静美、诗意浓郁。此种境界,如果简单地运用替换词的方法去品味,无法形成深刻的审美意象,必须与传为佳话的诗词炼字比较鉴赏,方显其效。

   荷塘月色》的美不一而足,本文仅叙一二,飨以大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