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借代的分类和运用
(2010-12-14 21:09:21)
标签:
白居易西域f3借代《桃花源记》杂谈 |
分类: 论文菊花 |
浅析借代的分类和运用
一、借代的定义和分类
传统修辞学将借代定义为“根据修辞需要,临时以相关的人或事物代替本来的人或事物的修辞格,叫做借代”;并将借代分为十类。
1、以事物的主要特征指代事物。
《战国策?齐策四》: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铗,本是剑把,这里指代整个剑。
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芳菲,花的香味,这里指代花。
3、以人物的生理特征或标志代人物。
4、以地名代事物。
唐白行简《李娃传》:食顷,有一人控大宛,汗流驰至。
大宛,古代西域国名,以产明马著称,故以“大宛”代指骏马。
5、以专名代通名。
唐白居易《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善才是人名,善弹琵琶,泛指琵琶名师。秋娘是唐代歌舞名妓,泛指长于歌舞的女子。
6、以官名地名代人。
宋欧阳修《赠王介甫》: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李白曾任翰林学士,故有翰林之称;韩愈曾任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翰林、吏部是官名,这里代称人名。
7、以具体代抽象。
唐刘禹锡《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丝竹是音乐器材,这里特指扰人的音乐声。
8、以原料代成品。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镂心鸟迹之中,织辞鱼网之上。
鱼网是造纸的原料,《后汉书?宦者蔡伦传》:“用麻头及弊布、鱼网以为纸。”故以“鱼网”指代纸帛。
9、以作者代作品。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熟读王叔和,不如临症多。
王叔和为西晋太医令,著有《脉经》、《脉诀》、《脉赋》,编次张仲景《伤寒论》三十六卷。这里,以“王叔和”代医书。
10、以实数代虚数。
唐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万是实数,这里是虚指,“万金”表示极为贵重。
二、借代的作用
借代的形式是概念的替换,通过替换概念可归纳为两个作用:
1、称说。因语境表达的需要,不用本体事物,而改换与本体相关的事物代替即改换称谓,是借代最基本的功能和形式。
2、描写。通过换名使事物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深刻地体现本体事物的内在特征,就是借代的描写作用。
①具体形象,易于理解
借代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多表现为以特征代事物,以具体代抽象。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②简洁精练,以少胜多
有些复杂概念不易称说,就用简单的概念代替,使复杂概念简单化。多表现为以实数代虚数,以专名代通名。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十五: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本句是数词的虚指,“七年之病”指多年痼疾,“三年之艾”指陈年久藏的艾叶。古代“三”、“七”、“九”等数词,代表“多”,在这里以“七”、“三”代“多”,避免了“多”字的重复运用,简洁明了。
③富于变化,避免重复
唐白居易《琵琶行》: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④幽默诙谐,达到讽刺效果
鲁迅《伤逝》:送她出门,照例是相离十多步远;……到外院,照例又是明晃晃的玻璃窗里小东西的脸,加厚的雪花膏。
雪花膏代指局长儿子的赌友。作者对这个厌恶的“小东西”并未作过多的描写,而是以“加厚的雪花膏”代之,以体现其令人作呕的尊容。
⑤使音律和谐
古诗词对格律的要求十分严格,有时为了满足诗词平仄、对仗、押韵的要求,不得不改换事物的名称。
1、宋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3、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借代是汉语修辞中的一个重要辞格,古人对借代的研究散见于诗话文论中,缺乏系统的论述。现代研究则重在微观,因此从宏观上研究借代的分类和运用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了浅显的涉足,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7]转引自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