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陈传刚老师同辅导员谈大雁功
标签:
转载 |
分类: 大雁气功功法 |
本月底大雁功要拿到长沙去,这是大雁功首次到长沙,一定要拿得出、打得响,这就要求我们这些辅导员要过硬。这几天我们纠正统一了动作,今天,我就如何练好大雁功以及其他一些注意事项再和大家谈一谈。
一、大雁功为什么治病效果好?
大家知道,本功是以中医的阴阳合、经络俞穴、气化理论为主要依据的,本功利用动作的上下、前后、左右、向内、向外、升降开合,动静相兼,吸收天地之气,收贯、排泄、补虚、泻实,以达到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气通是人体的动力、运动的能源,气行血行,气滞血淤。本派功法主要是通过动作的导引使体内气血循环运行,打开经穴,疏通上、中、下丹田,疏通周身十二正经,使气血畅通、和顺,打开劳宫、涌泉穴吸收天地之气,使体内外气息沟通,留清排浊,吐故纳新,增强新陈代谢能量,培补元气,练中气、宗气,营养人体器官组织,协调脏腑功能。因此,本功法治病健身效果好。
二、对习练大雁气功动功的具体要求和几个常识问题
1、大雁气功动功动作中充满着辩证法。这就是说大雁功每一组动作都是一组矛盾,主要体现在,“松和紧的对立”、“静和动的对立”、“升和降的对立”、“开和合的对立”、“补和泄的对立”、“虚和实的对立”、“贯气和排气的对立”。本功就是通过这一组织充满矛盾的(动作)对立,达到了体内的平衡和统一。一句话,外在的对立,体内的统一。所以,我们说大雁功是辨证的。我们认识它、说明解释它,必须取科学的、辨证的态度。
2、关于动作中的松。人体站立于天地之间,即为宇宙一部分,就天地而言,人体是一个小宇宙,松则开放门户,开放得好,就能体现天地人合(即人体磁场和体外磁场相合、相吸引)。用现代的语言来讲,松得好,人体这个磁场就有一种向心力,就能吸引体外磁场,实现体内体外的合一。如果练功中松不下来,整个身体或一部分肢体、一个动作不松,那就要产生离心力,人体这个小宇宙就不能开放,就要排斥体外的磁场,天地人合就无从谈起。因此,练好本功特别是动功关键是松,也就是杨老师讲的,气功气功全靠放松。
3、关于意念活动。气功中非常注意意念活动。所谓“意念活动”,是一种类似思维、但又不同于思维的高级神经活动。在意念活动时,中枢神经表现出一种高度的而有秩序的兴奋,这种兴奋标志着中枢神经系统协调一致的活动,正是这种协调一致的活动,才大大增强了人体各系统之间的协调性,从而有利于健身、祛病、益寿,只有排除了正常的思维活动,才能进入意念活动状态,这就是入静。动功虽然不象静功那样入静,但也是利用一些动作来帮助抑制思维活动,从而达到入静状态,这就是所谓的动中求静。练习大雁功时,意念随着动作的起伏在上、中、下丹田之间来回走动,初学的同志感觉不到这一点,动作熟练后,通过一段时间的认真锻炼,可能会慢慢体会到的。
4、练功中对手的要求。总的来讲是八卦手,大雁功的造型,大多是通过手来完成的。造型时,要注意打成圆的,动作过程中还要尽量保持练这个圆,这样才能体现场效应,同时也有利于循环,只有循环得好,气才能归元。很多人练大雁功时间很长,气不足,不能循环,气不能归元是主要原因。所以大家在自练和教功中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5、对脚的要求。总的来讲,大雁功动功中的脚是“五行脚”。要讲虚实,也就是中医讲的相生相克。很多人练大雁功后性机能增强,大脑功能提高,明显益智,与练功中的足法是有关系的。练功中走的脚步是虚实脚,讲明了虚实脚就是“雁足”,雁足可令涌泉开,雁足之起落可令涌泉吞吐,以吞为主,吞则采收地气,涌泉是足少阴肾经之“井穴”,涌泉吞吐可激发肾经之气。这一点大家要明确,明确了练功中才能自觉去体会、体验。
6、关于眼的用法。总的要求是“目不离手”。目不离手和动作中的“刚柔相济”是保证气路在整个练功过程中气路“连绵不断”的关键一环。目不离手一般容易做到,但刚柔相济就不易掌握和体会。这个“刚”不是让你练功时用多大的劲,而是如何掌握好练功动作中由快转到慢,由慢转到快,或由圆变到直的速度、力度、火候,这个速度、力度、火候如掌握得好,刚和柔就能相济,加之眼神的作用,就能保证练功的全过程气路连绵不断。
7、关于五定位。“五定位”是杨老师对大雁功的创新和发展,也是大家练功的经验结晶,这个“五定位”可以作为我们练功动作的“公式”,严格按“五定位”去做每一组动作,就得气快,这一点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那么什么是“五定位”?就是在练功中做到“眼定位、手定位、脚定位、收气定位、排气定位”。此外还要反复体会正、准、实、松、静、空。“正、准、实”、“松、静、空”这六个字书上讲得很清楚,这里就不多讲了。
8、关于“36字诀”
练功不如练松,练松不如练空,
形到意到,意到气到,气到力到,道德得道,
气贯十指(十趾),力贯十指(十趾)。
这“36字诀”是道家昆仑派大雁功练功的座右铭,练功中我们要反复体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