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大雁功的练功要领(二)(原创)

(2012-08-09 13:10:53)
标签:

转载

分类: 大雁气功功法

                  [转载]大雁功的练功要领(二)(原创)

 

【四】练 【上丹田】、【三田一体】

     练【上丹田】是大雁功的特点之一。
     上丹田的具體部位是指印堂穴稍上的內部、位於大腦的額、頂部份【也有人說在印堂穴稍上,進入頭部一寸、發际的神庭穴內下一寸之交會處為上丹田】廣泛指膻中穴以上至百會穴這段体内部位。

上丹田部分进气可以直接向大脑供给能量和营养、有利于增强和改善大脑功能、能使头脑功能、精力旺盛。常练大雁功对于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对于血管病的患者都能起到恢复和改善大脑的活动机能、健脑增智、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的作用。
    大雁功中上丹田贯气的动作约占20%。例如【上托、回气、捞气、转身、上步望掌】等都有手心对印堂的动作,即用捞气贯进上丹田。又如『饮水』、『寻食』都是从上丹田进气、贯通任、督二脉。
    大雁功不仅要练上丹田,而且要【三田一体】,即上、中、下丹田一体贯气,以下丹田气为主,气功中有一种功法专练【三田一体】功,而大雁功通过动作导引向上、中、下丹田全面贯气,这是大雁功的又一特点。
    中丹田部分指膻中穴附近的内部【也有人说中丹田在神阙穴至命门穴的连线上,神阙穴十分之三的部位】。广泛指膻中穴至肚脐这段体内部位。
    下丹田部分指肚脐下一寸三分的位置的内部【脐下一寸三分即气海穴附近,下丹田另一说法在脐下三寸处、即关元穴】。广泛指肚脐至会阴穴这段体内部位。例如【抱气、贯气】,两手臂间抱一大团气;从上到下、上、中、下丹田一气贯通,主要收进下丹田。又如【饮水、寻食】气贯上、中、下丹田、通任、督二脉、气沿任、督二脉循环。又【『安睡归气』气贯四肢、全身、气贯上、中、下丹田,沿任、督循环。再如『收式』气贯上、中、下丹田、收气归宗,沉入下丹田。         

上、中、下丹田贯气、任、督二脉循环,就是练【周天功】即一般说的【小周天】。在打通【小周天】的基础上继续练功,可以进一步打通【大周天】、。小周天、大周天都通了,就能使周身经络疏通、血气流畅、精力旺盛,身子轻盈,袪病健身,延年益筹。

【五】转腰松胯、上下相通
    大雁功腰部动作比较多,有缓慢的转展(例如揉球),有快速的涮腰【例如涮腰、望月】。腰部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部位。过去练拳的人常说:【力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说明腰能承上启下,带动全身,起着主宰的作用。同时,腰部是带脉所在,腰部贯通神阙穴和命门穴,神阙穴是中、下丹田的枢纽。命门穴在祖国医学上记载:『命门者精神之所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腰部又是藏肾之处,所以说腰部的重要性与下丹田相似。
    大雁功要求练功时放松腰胯、转动腰胯、使腰部得到很好的锻炼。因为松腰胯是全身放松的关键,是使周身上下真气贯通的重要锻炼方法。同时,转腰转胯才能使肾间的真气活动,上通百会、下通会阴、足心涌泉、肾间动气、疏通命门、命门之火是【三焦气化】的动力。转动腰胯、特別是【涮腰】可以使肾间的真气更加活跃、气感更强,有助于加快疏通全身经络。
【六】泳动振颤、气血畅通
    手臂振颤的动作,叫做【泳动】。大雁功中【泳动】的动作较多。例如;【泳动、瞰水、拍水飞翔、饮水、过水飞翔、转身、飞上、转身泳动】等等。泳动振颤手臂是大雁功功法上的又一特点。
   【泳动】的动作要求手腕放松、以手腕为中心,带动手臂上下振颤,振幅要小,频率要高。
    手臂振颤能带动全身,做得好连脚跟都会一起振颤,能把全身的经络都抖通。对疏通经络、活气活血、气血畅通都很有好处。
 【七】步伐转换、虚实分清
   
大雁功要求在步伐转换中分清虚实。当然在大雁功的步伐中有不少两脚踏实的,例如【起式、缠手、抓气、搂气、收式】等等。但是,大多数的步伐要求虚实分明、在两只脚中一脚虚、另一脚实,即【脚踩阴阳】。
    大雁功的步伐,不仅要求两只脚做到虚实,而且每一只虚实脚也要分清虚实。大多数的虚实步伐是脚内侧虚、脚外侧实,例如【云手】。另一种虚实步伐是脚跟虚、脚尖实,其中还有一只脚脚跟虚、另一只脚脚尖实的步伐,例如【回气、捞月】。也有两只脚脚跟虚、脚尖实的步伐,例如【展翅、涮腰、压气】,还有个别虚实脚是脚尖虚、脚跟实的,例如【左弹足、右弹足】。按照经络理论,足经都是从脚趾端开始传注的,例如肾经起于前脚掌的涌泉穴、从足跟到胸部。肝经起于脚大趾端的大敦穴、从足背经过足太阴脾经的后面到胸部。其它的如胃经、脾经、胆经、膀胱经等等也是如此。
    大雁功要求在步伐变化转换时,分清虛、实脚,一方面是为了涌泉穴打开,吸收【地气】,另一方面是为了加强脚趾的意念,增强足经传注,活动真气。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