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即大地廖理南
(2025-10-27 07:19:40)
利他即大地
廖理南
“酒囊饭袋”“行尸走肉”……这些尖锐的词语如重锤般砸向沉溺于“精致利己”的现代人,揭示出生命一旦陷入自我迷恋,终将走向枯萎的悲剧。人的灵魂,恰如希腊神话中的巨人安泰——唯有紧贴大地,方能汲取不竭的力量。而利他精神,正是承载我们生命的精神大地,它托举我们走出狭隘的荒漠,让我们在奉献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开花,绽放出生命最本真的光彩。
大地之喻:生命存续的精神根基
安泰的故事暗藏生命的深刻隐喻。这位大地之子一旦被赫拉克勒斯举离地面,便力量尽失、不堪一击。这正如我们每个个体与更广阔的社会母体之间那条隐秘的脐带:一旦切断,灵魂便如断线的纸鸢,在利己的虚空中漫无方向,最终失重飘零。当我们将目光仅仅局限于自我,生命便失去了最根本的支撑,如浮萍般随波逐流,找不到真正的归宿。
稻盛和夫在《成法》中早已道破玄机:“心怀强烈而纯粹的利他愿望,以燃烧般的热情持续付出,就能将不可能变为可能”。他用一生践行“敬天爱人”的哲学,证明利他并非自我牺牲,而是生命能量的循环与滋养。就像大地从不索取,却能孕育万物,利他精神正是以无私的给予,为生命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古今回响:跨越时空的生命守望
东方先贤早已洞悉这大地的奥秘。屈原行吟于江潭泽畔,在“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叹息中,将精神的根系深植于家国命运的土壤;范仲淹立于岳阳楼头,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铸就了穿越千载而不朽的人格丰碑。他们并非泯灭自我,而是在对众生忧乐的深切关怀中,将小我浇灌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这份情怀在当代依然熠熠生辉。晋江健身教练王俊峰坚持无偿献血十九次,累计献血7500毫升,更在十年前留样中华骨髓库,最终以254毫升造血干细胞,为远方患者撑起生命的蓝天。重庆“爱心妈妈”胡君莉用十年光阴守护四名困境儿童,以一句“别哭,以后我就是你的妈妈”的誓言,为孤儿、残疾儿童与留守儿童筑起温暖港湾。他们的行动印证了宏碁集团创办人施振荣的感悟:“利己赢一时,利他争千秋”,生命正因这份守望与奉献而愈发厚重。
当代叩问:挣脱利己的精神困局
然而在消费主义席卷的当下,多少灵魂正深陷物质欲望的泥淖,误把感官满足当作生命的全部?当“精致利己”被贴上时尚标签,一些人将学术变成沽名钓誉的工具,把职场化作尔虞我诈的名利场,在“成本收益”的精算中耗尽初心。这样的生命,恰如被剪断根须的瓶中之花,在浮华幻影中汲取虚空,终将走向凋零。
茨威格曾说:“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的使命。”可若使命被围困于狭隘的自我,所谓“幸运”不过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追逐物质的浮光掠影,灵魂却如断线的风筝——看似高飞,实则无依。当我们在名利场中疲于奔命,在欲望漩涡中越陷越深,可曾听见内心深处的呼唤:我们究竟为何而活?
扎根大地:成就丰盈的生命姿态
利他,才是我们灵魂得以站立的大地,是生命获得重量与意义的根基。从雅典广场上苏格拉底与公民的热烈论辩,到袁隆平让“禾下乘凉梦”照进现实,再到张桂梅以病弱之躯撑起女孩们的求学天空,他们无不是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广阔疆域中,确认了自我存在的价值。
利他精神所滋养的,正是生命最深沉、最持久的能量源泉。它不是遥远的道德高标,而是融入日常的行动选择:是举手之劳的善意,是危难时刻的援手,是深耕领域的担当。当我们将目光投向他人,将双手伸向需要帮助的人,生命便与更广阔的世界相连,在这种连接中获得存在的意义与永恒的价值。
“利他即大地”。我们每个人都是大地的孩子,唯有在关怀众生的行动中深深扎根,在奉献社会的土壤里不断伸展根系,生命之树才能茁壮成长。这不是对自我的否定,而是以“利他”为桥,抵达更丰盈的自我实现。在个人价值与人类福祉的交汇处,我们终将挣脱“行尸走肉”的宿命,以真正立于天地之间的饱满姿态,开出芬芳的花朵,结出永恒的果实。让我们以利他为基,在生命的沃土上辛勤耕耘,收获灵魂的丰盈与崇高,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独特印记。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