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古今纵览》:宿松人的精神家园廖理南
(2025-10-23 09:08:46)
《宿松古今纵览》:宿松人的精神家园
廖理南
在万里长江奔涌的北岸,于巍巍大别山温润的南麓,一颗千年明珠——宿松,静卧于斯。这里是黄梅清音婉转流芳的故里,是诗意在山水间蓬勃生长的沃野,更是文脉绵长、底蕴厚重的文化圣土。宿松,这方承载着时光重量的土地,以其独特的气韵,无声地滋养着世代生息于此的儿女。而《宿松古今纵览》(以下简称《纵览》),恰如一面澄澈的明镜,映照出古城深邃的精神图谱;又如一座坚实的灯塔,照亮了宿松人共同的心灵归途——它,已然成为宿松人无可替代的精神家园。
宿松的编年史,是一部镌刻在山水间的壮阔史诗。回溯西汉设县肇始,两千余载的沧桑岁月,在此沉淀下斑驳而深刻的印记。小孤山,砥柱中流,孤峰独秀,见证了多少迁客骚人登临咏叹,铭刻下千古不朽的诗篇;白崖寨,古城蜿蜒山脊,每一块斑驳的砖石都在低语,诉说着宋元之际抗敌御侮的慷慨悲歌;黄梅戏,从田间地头升腾起的婉转曲调,丝丝入扣,代代相传,吟唱着百姓最本真的悲欢离合与生命咏叹。更有那浩渺烟波的古雷池(雷泽),氤氲着“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古老箴言,也见证了皖江文化的源远流长。吴韵楚风在此碰撞交融,激荡出独特的文化火花;千年禅宗法雨浸润,沉淀下超脱尘世的哲思智慧;四方移民汇聚繁衍,熔铸了兼收并蓄的开放胸襟……这一切,早已超越了尘封的过往,深深融入了宿松人的血脉肌理,成为塑造其精神气质、构筑其心灵世界的根基与灵魂。
《纵览》的非凡之处,在于它以深邃的洞见与温情的笔触,将散落于历史长河、湮没于寻常巷陌的文化珠玑,精心地打捞、拂尘、串联成珠。它既忠实记录了金戈铁马、朝代更迭的宏大叙事,更将深情的目光投向市井烟火、百姓日常,聚焦于那些构成生活肌理与精神底色的细微之处:口耳相传的古老传说,浸润着先民的智慧之光与瑰丽想象;鲜活生动的岁时节俗,承载着集体的情感纽带与集体记忆;韵味独特的方言俚语,是地域身份最鲜活的烙印与密码;匠心独运的传统技艺,凝结着代代匠人的心血智慧与灵性之光……这些看似平凡、甚至被时光磨损的文化碎片,恰恰是宿松人彼此认同、心意相通的精神密码与情感脐带。翻阅《纵览》,宿松人得以穿越时空的迷雾,清晰地触摸到自身文化的根系脉动,在历史的回响中,找到那份深沉而温暖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如同游子归乡,指尖滑过母亲掌心那熟悉的纹路与温度。
当现代性的浪潮裹挟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力奔涌而至,地域传统文化面临着被稀释、被遗忘的严峻挑战。在此语境下,《纵览》所蕴含的深厚历史底蕴与深切人文关怀,便显得弥足珍贵,闪耀着守护之光。它早已超越一部地方文献的范畴,跃升为一座为宿松人提供精神庇护与力量源泉的心灵港湾。书中展现的,远非仅是往昔的辉煌图景,更是一种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文化精神内核。这种精神,是面对激流勇立潮头的坚韧不屈,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博大包容,是守护根脉不忘来路的清醒自觉。它无声地激励着、指引着当代宿松人:在拥抱现代化、走向开放世界的进程中,既要有放眼寰宇、兼容并蓄的开阔胸襟,更需葆有对本土文化价值深刻认同、自觉传承的坚定文化自信。这份源于历史的深厚底气,正是面向未来的从容步履。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灵魂,更是一方水土滋养生命的根脉所系。《纵览》,以其无可替代的文化价值与深沉的精神感召力,在时光的长河中架起了一座坚实而壮美的虹桥——它连接着厚重的过往与鲜活的当下,也昭示着充满希望的未来。它精心构筑的这个精神家园,虽无形无墙,却无比温暖厚重;纵使跨越时空,亦觉咫尺可亲。在这里,每一位宿松儿女,无论身处何方,都能清晰地定位自己的文化坐标与精神源点,都能深切感受到历史长河与现实生活的深情对话与血脉共振。这份植根于共同记忆与文化基因的深刻认同,这份源自精神家园的温暖归属,正是凝聚人心、激发创造、推动宿松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不断焕发生机、砥砺前行的最深沉、最持久的内在动力源泉。守护好这座精神家园,便是守护宿松生生不息的灵魂,亦是守护它奔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