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亲历的宿松县委七任书记廖理南

(2025-10-16 08:39:25)
 我亲历的宿松县委七任书记
廖理南


自1985年至今,中共宿松县委历经张俊模、姚昭虹、董子国、檀向群、王宜斌、刘同鑫、张小青七任书记。他们受组织重托,在这片热土上挥洒心血、奉献年华,为宿松的经济社会发展殚精竭虑,辛勤耕耘。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宿松人,我有幸亲历了他们主政时期的点滴。虽所见难免管中窥豹,但也希望能借此一斑,略窥各位书记为政之风。

一、张俊模:言出必践,一诺千金

1985年四、五月间,我得知时任县委书记的张俊模同志赴安庆马山宾馆开会,便赶去求见,表达了希望从教师岗位调入县城行政机关的愿望。张书记听后对我说:“听说你教书教得不错啊!还是先把本职工作搞好,做出成绩来,我会让教育局考虑把你调进城的。”这句承诺成为我接下来一年的动力。次年中考,我所带毕业班42名学生,考取中专6人、重点高中12人、普通高中18人,在当时全县引起不小反响。我记得那年6月22日成绩揭晓后,我赶到宿松师范(今二中)正在开会的县招生委员会现场。教育局郝元根局长对我说:“你的情况我们清楚,张书记承诺调优秀教师进城,他会兑现的。你先回去等通知。”仅仅五天后,6月27日,教育局人事股蔡昌荣同志即奉命找我谈话并开具了调动介绍信。要知道,在当时,教师进城本就困难重重,教师改行进城更是难上加难。张书记这种言出必行、一诺千金的作风,令人由衷信服。

关于张书记的信誉,还有一事至今为人称道。1984年5月21日,张书记赴趾凤乡部署修通趾凤至白崖寨公路事宜。他明确要求当时的乡党委陈书记:“你负责谋划落实,一个月后的今天,我再来检查进度。”一个月后,张书记果真如期而至。然而,陈书记或因事务繁忙有所懈怠,未能按时完成,结果受到了严厉批评。张书记雷厉风行、狠抓落实的作风由此可见。今日宿松县城内交通要道人民路,便是当年在他的主导下修建贯通。

二、姚昭虹:沉稳应对,审慎处理

与姚昭虹书记的接触发生在1988年7月21日前后,正值钓鱼台库区群众因田地淹没、生活补助未妥善解决,加之物价上涨等因素,采取关闭水库闸门断供下游灌溉用水的方式表达诉求,迫使县政府解决问题。一时间,水库大坝上聚集数千民众,对峙局面持续多日。

我当时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调查员,曾前往县委找到姚书记,希望介入调查了解情况。姚书记在办公室里热情接待了我。对于我的请求,他态度审慎:“此事县里正在全力处理,调查情况还需要时间。待我们组织的调查组把情况摸清后,再向你通报。”最终,我并未实际介入此事,而后续的通报也未有下文。

三、董子国:清廉自律,仁厚宽容

1990年暑假一个傍晚,为协调解决妻子从江西彭泽调回宿松工作的问题,我不得不前往董子国书记的住处。他家位于县委大院后的一处平房小院。我到达时,院子的铁门紧闭,敲门许久无人应答。约四十分钟后,终于有一位少年开门,后来得知是董书记在桐城老家就读高中的儿子。走进屋内,光线昏暗,只见董书记的妻子手持芭蕉扇坐在那里。她礼节性地询问我是否喝茶后,我们便陷入了略显尴尬的沉默。约十分钟后,董书记从后屋洗漱出来。见到我,他首先责备儿子不该开门(据了解,董书记到任后,汲取前任的教训,要求下属有事一律白天到办公室谈,常委、科局长也不例外),随即直接对我说:“你的事,我已交代徐国先书记办理了。”从他神色语气中,我感到了逐客之意,便起身道:“请不要责备孩子,他并无过错。但对于您将自己封闭在这小院内、与外界隔绝的做法,我实难苟同。眼下电影《焦裕禄》正在热映,群众呼唤的正是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啊!至于我的事,正因为徐书记那边尚未办妥,我才不得已上门打扰。”董书记见我态度不卑不亢甚至略带情绪,语气转而平和,示意我坐下喝水。当我表示不必并坚持告辞时,他承诺:“我明天再向徐书记过问一下,你先回去。”后来,在当年10月,我妻子的调动终于冲破“外省外县调入、教师改行、进县城、进党政机关”等重重难关得以解决!直至今日,董书记连我的一根烟都未曾抽过。作为一名县委书记,能亲自过问一位普通教师的调动事宜,已属难得;更何况那晚在他家中,我还曾直言顶撞。董子国书记所展现的仁厚胸怀、待人以宽的雅量以及清廉自律的品格,令我久久难忘。

四、檀向群:直面问题,启动调查

1993年5月,因实验小学存在超标准乱收费问题,我在多次公开呼吁教师不应昧心收取家长血汗钱、且向有关部门反映无果后,直接前往县委办公楼书记办公室找到檀向群书记。他认真听取我的汇报后,当即表示将安排财政局派员调查。在他的关注下,财政局“三查”(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工作组确实介入调查,最终对学校处以罚款。然而,实验小学乱收费问题长期未能根治(后来我了解到,这涉及一些政策困境,例如部分职工补助政策允许但财政无力承担,导致单位被迫自行筹措)。

五、王宜斌:学者风范,清廉自守

1998年秋的一个夜晚,我前往县政府办公楼一层西端由办公室改造的王宜斌书记宿舍,恳请他为我主编的《习作评点》题写报头。王书记婉言谢绝了我的请求,但对这份刊物给予了积极评价,并鼓励我继续为孩子们的成长倾注心血。王书记学者气质浓厚,据了解为人清廉,常有下属所赠礼品被他转交给门卫熊老。令人扼腕的是,在1999年宿松抗洪救灾期间,他于9月28日因公遭遇车祸,不幸失明。

六、刘同鑫:主政十年,韧性之中见曲折

刘同鑫书记(1955.3~2024.8)在宿松县政府、县委主要领导岗位上前后任职长达十年,是我接触最多的一位领导。印象中他办事颇有韧性,但理想与现实间有时存在落差。略记三事如下:

    修志之困: 2002年10月28日上午,我到他办公室反映县志编纂工作因单位瘫痪而陷入困境,同时省市催办紧急。他表示:“情况我了解,单位不能因人事问题耽误、荒废甚至阻碍工作。”然而,表态与现实执行之间存在明显差距,彼时宿松修志工作在全市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清明风波中的批示: 2004年4月初,廖氏族人千余人赴黄山祭始祖洪机公(其坟文革期间被毁),因不满现状拆除了部分建在坟址上的黄山村部房屋。4月9日,刘同鑫书记在黄山村上报材料上批示,将此定性为“地方宗族势力向基层政权挑战”,并要求公安机关搜集材料准备抓人。此举瞬间加剧了乡村紧张气氛,人心惶惶。4月27日,廖氏族人再次大规模聚集黄山,进一步拆烧房屋,事态急剧恶化,甚至有外省外县族人声援之势。随后,县里组织工作组进驻北浴乡调处。在5月10日县政法委召开的调处会议上,我当着二十多位与会者的面直言不讳地指出:“刘书记的批示,人为制造了对立,挑起了事端,导致矛盾升级扩大!”后续处理中,刘书记适时修正了认识,使问题最终得以平息。
    文稿瑕疵: 我曾就刘同鑫书记为宿松黎河园碑林所作序言中的语病问题私下向他指出,目的是避免其在公众场合尴尬。遗憾的是,效果未达预期。序中“建立碑林过程中,八方呼应,踊跃参与,各方协作,共襄盛举”一句,其表述的逻辑性和词语搭配值得商榷。

七、张小青:锐意进取,务实亲民

张小青同志相较于前几任,最为年轻且学历最高。数次接触,其谦和的态度与干练的作风令我印象深刻。尽管他从省城来宿松担任主要领导时间不长,但以下几方面作为,却是有口皆碑:

    首创“县长信箱”: 前所未有地在县政府网站开设“县长信箱”,亲自阅读并处理大量网民来信,既切实解决了许多民生问题,也极大地拉近了官民距离,开辟了本地民主政治实践的新篇章。
    轻车简从,深入基层: 作风低调务实,经常不打招呼深入民间。履新首日即独自前往县行政服务中心考察,在各窗口细致询问、观察、倾听,其务实亲民的作风令人记忆深刻。
    勤政忘我,励精图治: 从其信箱的发帖时间常显示在午休及深夜十一二点,足见其经常废寝忘食、超负荷工作,展现出难能可贵的实干与进取精神。
    力倡实绩用人: 升任县委书记后,主持起草相关文件,明确将工作实绩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遏制“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现象具有积极作用,对宿松的长远发展影响深远。
    振兴地方文化: 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在其关心推动下,宿松在黄梅戏探源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将“文南词”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诗歌之乡”。
    擘画发展新局: 积极谋划东北新城建设,规划沿江产业园开发,并以“飓风行动”强力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在如此短暂的主政期内,做出如此众多可感可触、惠及长远的工作实绩,实属不易!回首七任书记的足迹,我们清晰地看到,正是在他们一任接着一任的带领下,宿松这片土地才得以不断前行,取得长足进步。我们有理由坚信,宿松的未来,在历任打下的坚实基础和不懈奋斗精神的传承下,必将迎来更加璀璨的明天!
                                                                                                                             2025年10月15日修改
附原文:
我亲历的宿松县委七任书记
廖理南
     1985年至今,中共宿松县委依次经历过张俊模、姚昭虹、董子国、檀向群、王宜斌、刘同鑫等六任县委书记,张小青书记正在任上。七任县委书记受组织委托,背井离乡,来到宿松这片热土上,挥洒心血汗水,奉献生命时光,为宿松的经济社会发展,竭智尽力,辛苦工作。这里,我作为一个宿松子民,把自己亲历他们的情况记下来,虽不免管中窥豹,但由此也可见一斑。   
     1985年4~5月间,在安庆马山宾馆,我找到赴市里开会的张俊模书记,谈到自己想从教师的行业里改行到县城行政机关工作的事。张书记听后跟我说:“听讲,你的书教得不错嘛!你还是先把本质工作搞好,等有成绩了,我让教f教育局把你调到城里来。”回来后的一年中,我更努力工作,次年的中考升学考试时,自己所教毕业班42名学生,考取中专6人,重点高中12人,普通高中18人。这在当时的全县都是很有影响的!我记得成绩揭晓后的6月22日,我到宿松师范(今天的二中)找到正在开会的县招生委员会的领导们,县教教育局郝元根局长跟我讲:“你的情况我们知道,张俊模书记讲的要调优秀教师进城的承诺,他是会让我们兑现的!你先回去,听候通知。”27日,教教育局人事股蔡昌荣同志即受命找我谈话并开具了调动介绍信。其实,那个时候,教师进城,比教师改行进城难得多,但张书记讲话算话的负责精神,就是让人信服!关于张书记在工作中,说到做到、信守诺言的事,我听不少人说起过。在此,我谨再记下一例。我曾听贺晓群同志亲口跟我讲到他亲楚的有关张书记的这样一件事:1984年的5月21日,张书记到趾凤乡安排修通趾凤到白崖寨公路的事。他对当时趾凤乡的陈书记讲,你谋划布置一下,我一个月后的今天再来看落实的情况。后张书记真的如期赴约了,但陈书记因忙于他事而将此落下了,结果受到了很严厉的批评。今天县城内的人民路,即是张书记当年主张修通的!   
       接触姚昭虹书记是1988年7月21日左右,钓鱼台库区群众关闸风波期间。其时,库区群众因自己田地被淹,生活补助没得到妥善解决,加之当时物价上涨,于是,他们以关掉钓鱼台水库放水的闸门禁止放水给畈区灌溉稻田相威胁,逼迫县里处理好他们的事。一时间,钓鱼台水库大坝上聚集了几千人几日几夜不散。我当时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调查员,曾找到姚书记,打算前往调查了解情况。姚书记在他的办公室里,十分热情地接待了我。对我提出的要求,他说,这事,目前县里正在处理,你想了解情况,等我们安排的调查组把情况弄清后再向你汇报。后来,我没有介入此事,他们的所谓汇报也不了了之。   
       为了妻子从江西彭泽调回宿松,1990年暑假的一天傍晚,我被逼登董子国书记的家门啦!他住县委大院后面的一平房中。那天我去时,外面院子的铁门闩着,我敲了好一阵子,就是没人开门。后大概敲了40来分钟,一个孩子打开了院门。我进去后,才知道这开门的是书记在桐城老家上高中的儿子。走进屋内,黑灯黑火。书记的妻子手拿一把芭蕉叶扇子在扇着,她问我喝茶等礼节性的话后,我们就都无言地干坐着。等了10余分钟,董书记从后屋洗澡出来,见到我,他先是责备他儿子不该开门[董来宿松后,接受原来有关同志的教训,不让人(纵使是常委、科局长们)到他家去。有事,白天到办公室谈],然后径直对我说,你的事,我已经安排了徐国先书记给你办。从书记的言谈神色中,我知道他在下逐客令,于是,我站起来跟书记说,请不要责怪孩子,他是无辜的。至于你把自己关在这四角亭院的小天地里,与人隔绝,我是不苟同的。眼下不正在放《焦裕禄》吗?人们呼唤焦裕禄呀!你说到我的事你已安排徐书记办,就是因为没办成,我才无奈地要上你家门打扰呵!书记见我不卑不亢,甚或有些斗气,他转而问我坐下喝点水。当我没有坐下并表示不喝水时,他语气平和地对我讲,我明天再跟徐书记过问一下,你先回去。后到10月份,我妻子的调动终于在冲破“外省外县调入、教师改行、进县城、进党政机关”等禁区后解决了!就是到现在,董书记连烟也没抽我一根。作为一个县委书记,能够亲自过问一个教师的调动之事,这就是很了不起的!何况那晚在他家,我还顶撞过他。董子国书记的仁慈、宽容、廉洁,是让我念念难忘的!     
      1993年5月,因实验小学超标准乱收费,我多次在会上提出教师不能昧着良心要家长的血汗钱且向有关方面反映无果的情况下,我到县委办公楼书记办公室找到檀向群书记。他听完我的汇报后即表示,将安排财政派人调查。在他的过问之下,财政三查组真的调查了此事,罚了些款后也就算了。但实验小学乱收费问题长时间没得到妥善处理(我后来了解到这有政策方面的原因,比方说,职工的有些补助,政策开了口子,但财政又无力解决,只好让单位自筹)。     
       1998年秋天的一个晚上,我到县政府办公室一楼西边尽头办公室隔成的王宜斌书记的宿舍里,想请他为我主编的《习作评点》题写个报头,王书记只是婉言地给予谢绝。但他对《习作评点》给予了较好的评价,并鼓励我多为孩子们的成长花些心血。王书记是一个很有功底的知识分子,据了解,他挺廉政,常常把下属送给他的礼物带回来给门卫熊老。告别值得一提的是,在1999年宿松抗洪救灾期间,他于9月28日因公遭遇车祸,不幸地奉上了自己仅次于生命的眼睛!   
       刘同鑫书记在宿松政府、县委的主要领导岗位上前后共有10年。他是我接触最多的一位领导。从接触中,我感觉到他是办事最有磨性的领导。这里,我仅记下三件事:一、2002年10月28日上午,我到他办公室向他汇报到单位瘫痪而省、市要求修志事急时,他讲,情况他清楚,单位不能因人误事、废事、碍事。但实际上,他说与做之间,就是有太大的差距呵!当时,宿松县志工作,在全市一直是处于落后状态。二、2004年5月10日上午,在县政法委召开的有20多人参加的赴北浴乡调处廖河与黄山因做清明而引起的矛盾纠纷的会议上,我曾公开指出,刘同鑫书记的批示,人为地制造了矛盾,挑起了事端,使得事态扩大化!事情的原委是这样:宿松廖氏始祖洪机公葬于黄山纱帽地。文化大革命期间,黄山人做大队部挖了洪机公坟头。但在那时极左路线情况下,人们无奈,你挖了也就挖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宗教政策的施行,随着国家公祭黄帝陵的影响,各地上坟祭祖情况也不断活跃。在这种背景之下,廖氏族人几乎每年上黄山祭祖。有时几百人,有时几千人不等。当年的4月3日,廖氏族人千余人赴黄山祭祖时,一部分人,拆了挤占了洪机公坟头的黄山村部的部分房子。4月9日,刘同鑫书记在黄山村的材料上作了“这是地方宗族势力向政权挑战”等的批示,并要公安部门组织材料准备抓人!一时间,乡村气氛紧张,百姓人心惶惶。就在县、乡、村各方开展工作之际,4月27日,廖氏族人数千人再集黄山,并继续拆、烧了房子,让事态恶性发展,并有外省外县廖氏族人准备驰援之势。如此情况下,县里从县直机关抽调相关人员组成工作组,进驻北浴。临行前,政法委牵头,专门召开了会议。在这个会议上,我的发言中,即包括了前面讲到的内容。后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刘同鑫书记适时修正了自己的认识,使得这一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三、我曾指出过刘同鑫书记为宿松黎河园碑林写的序言存在的语病问题。我的用意在不让他在公众面前丢丑,但实际情况并未如愿。在此,我还是极不情愿地把他的我认为有病的句子抄录下来:“建立碑林过程中,八方呼应,踊跃参与,各方协作,共襄盛举。”     
       张小青同志与前面的几任书记相比,年纪最轻,学历最高。几次接触,我深深感觉到他为人谦和,办事干练!他由省城到宿松担任主要领导虽然时间不长,但有这样几件事,是让人有口皆碑的:一、前无古人地在网上开办了县长信箱,且阅读处理了大量网民来信,这不仅为百姓解决了不少问题,而且拉近了与民众的距离,开创了民主政治的新生面;二、经常轻车简从,走进民间。他刚来宿松的第一天,就一个人不打招呼私访行政服务中心。那天是我爱人值班,他到行政服务中心后,径直到有关窗口单位问、看、听,这种不张扬的务实作风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记忆;三、从他的信箱发贴可以看出,他经常中午不休息、晚上常常到十一、二点废寝忘食地超负荷工作,这种肯干、上进的精神是难得的;四、最近,他受组织重托,出任县委书记后,在用人方面,以县委的名义起草文件,注重被用人的实绩。这对阻止跑官、买官现像肯定会有积极作用。而且对宿松今后工作无疑产生巨大影响;五、重视文化工作。在他的关心下,前所未有地对黄梅戏探源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突破且申报了文南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正在组织申报国家级诗歌之乡工作;六、谋划东北城区的兴建;七、规划沿江产业园开发;八、清理整顿房地产市场的飓风行动;…… 
        如此短的时间,如此多的可感可摸的工作实绩,这是了不起的!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他的带领下,宿松的明天更辉煌!                                                                                                                                                                            
                                                                                                                                                                                                                                                                                                 2008年10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