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行走于乡间小路,总会遇见挑担的行人。他们肩头压着沉沉的分量,步履却铿锵有力,竟常把那些两手晃晃荡荡、一身轻松的游人落在了身后。这寻常景象曾令我讶异,后来方渐渐悟出其中深意——这不只是一副肩膀与扁担的对话,更是担当与责任在人间无声的驱动力!当年我曾以此为喻*,赞赏纷繁复杂的机构改革,揭示责任所蕴含的深层力量。时光流转四十五载,当我重新凝视这“肩挑重担者行更疾”的旧题,其光芒非但未曾衰减,反而在时光的河流中沉淀得愈发厚重,凝成一道无声的鞭策,如古训“响鼓亦须重锤擂”的古老低语,恒久敲打着人类进步的鼓点。
肩挑重担者何以步履反而更速?那重量凝铸出一种沉稳的专注与不容懈怠的必然。重担在肩,负者便自然凝聚心神不敢分驰,一步一印,步伐便格外踏实厚重。这让我想起改革初年那些被赋予重责的开拓者们,他们怀揣着巨大的决心,像肩负着重大使命一般坚韧前行。责任所赋予的深沉力量,足令懈怠闲散者羞愧难当。
历史也曾屡屡昭示,当责任被如担子般稳稳托举于众人肩上,必能激荡出令人惊叹的伟力。浩瀚尘土间,多少荒芜的土地被劳动者肩挑手提而焕发勃勃生机;改革之初,机构重建中多少部门被赋予明确权责,由此拧紧了松懈的链条,推动着庞大的改革机器向目标运转不息。这责任的重担,既不是捆绑手足的桎梏,亦非悬在头顶的利剑,它实则如大地对于种籽的引力,令生命得以向下扎根汲取养分,向上发芽勃勃生长。犹如泰戈尔睿智之言:“负担越是沉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存在。”
然而,若想让那肩负重担者行走得更快更好,除了责任本身沉甸甸的分量之外,亦需同时注入信任与支撑的暖泉作为滋养。倘若担子重压之下仅留下一味苛责,再无丝毫援手与立见实效的鼓舞,任谁怕也终究难以长久支撑下去。今日之际,尤需我们在激励个体勇于担当的同时,勾勒出清晰的责任边界,并辅以坚固的支撑体系——这便是担子下沉稳步履的重要保障。
浮萍轻飘徒然逐波,唯有沉甸甸的船锚在惊涛骇浪中方能系住巨轮,让它不被狂风巨浪吞没。四十五载春秋流逝,这“肩挑重担行更疾”的朴素场景仍旧如警鼓长鸣。每一代人皆有自己的重担于肩头沉着地晃动,每一程跋涉亦自有其不容推卸的应担之责。
因此,请无畏地将责任接过肩来吧——正因重力使我们与大地紧紧相连,我们才得以在这沧桑中稳健向前,在每一记坚定沉稳的足印里,都刻下真实行走过的生命痕迹。
*一九八零年三月,对当时的机构改革,我曾以《肩挑重担的人为什么比空手人走得更快》为题写过一篇文章进行赞赏。文章主要讲到,人人肩上有责任(重担),必须不停地迈步,方能有效达到目标。该文章曾发表在当年的《安庆报》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