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短信断薪之思考廖理南

(2025-06-22 19:05:21)

上面是某学校2025年6月向全校教职工(含退休人员)转发的教育局的短信通知截图。



      某部门那则暂停发放职工基础绩效奖与离退休人员月增补贴的短信,像一把利刃,斩断公众对财政秩序的信任韧带——“因资金压力大”,便把向劳动者庄严许诺的薪饷轻描淡写暂停了。短信断薪,暴露的权力任性令人齿冷,更撕裂了治理体系应有的谨慎与敬畏。

       这份短信背后矗立的,是公共权力运转中一种令人忧惧的意志至上逻辑。预算法规本应划定刚性边界,而“资金压力”竟如此轻易地成为随意脱轨的借口。法律框架在行政便利面前似已脆弱不堪,规则的神圣性让位于权力的灵活性。更令人窒息的是其单向性——职工生计被停摆,却未曾有丝毫协商征询的踪影。所谓“宣传解释工作”,徒然是卸责的遁词,职责荡然无存;而“待库款情况另行发放”的含糊承诺,则进一步显露了权力者对法治精神的漠视。

       更深刻折射的,是公共治理中价值序列的根本扭曲。所谓“年度考核奖”这一锦上添花式的奖励,竟可凌驾于保障人伦温饱的基准薪火之上;一面慷慨挥洒表彰之金,一面吝啬克扣维系生存的根基——这是治理价值倒悬的痛切写照。当“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原则这一财政生命线也被行政意志随意横跨之时,公共财政制度的内在尊严与民生根基皆遭受赤裸裸的羞辱。

       正因如此,短信断薪远非资金周转的小涟漪,其本质是治理根基的一次地震。公共权力的运行一旦失去对规则与契约的恒定敬畏,公共财政便沦为官员意志的提线木偶。试想,若连公职人员都会在承诺的基石上猝然踏空,普罗大众对政府行为的稳定预期又从何谈起?每一次对预算约束的单方撕毁,每一次对民生保障的随意退让,都是在社会契约的坚韧纤维上划开一道道裂隙。

       《韩非子》警醒世人:“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治理之道在于以制度为“衡”,以规则为“规”,以维系权力与责任的均衡。而今短信断薪的突兀轨迹,正是权力之车偏离了制度轨道,致使责任的砝码无依飘摇。欲修复信任危机,必须在财政行为的每一环节注入规则刚性,让民众权益成为预算天平上无法移除的重量。

       唯愿每一笔公共开支皆被纳入法治轨道,每一次薪金兑付都体现契约神圣——当政府恪守规则边界如同生命守护者珍视呼吸,公共治理方能获得稳固根基,不致成为被短信轻率斩断的纤细薪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