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苦旅上的独行者蔡昌荣

(2025-06-04 06:12:48)
文化苦旅上的独行者

蔡昌荣

        四十年前,在陈汉山区中学那简陋的校舍里初识廖理南君,他骨子里那股对真知近乎倔强的执着便深深触动了我。犹记他为解一个词语的确切含义,竟不惜跋山涉水数十里山路专程赶到县城查阅《辞海》。山风冷冽,山路崎岖,却挡不住他心向"确解"的那份热忱。这少年般纯粹而坚韧的求知之态,正是他精神最初的印记。
       这种执着认真,在他编著的《宿松古今纵览》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十辑鸿篇,五辑已成,后五辑书稿亦已完备。每翻阅一页,都能触摸到他对家乡千百年来物事风情的深情凝视。这不是简单的资料汇编,而是一位文化守望者对故土灵魂的虔诚叩问。他将散落的历史碎片一一拾起,用学者的严谨与诗人的情怀,重新编织成宿松大地的文化图谱。
        君关于黄梅戏源头的书本的、田野的调查,做了一项富有意义的开创性工作。
        他对家乡文化地标小孤山的全方位研究。九篇系列文章,如九曲回廊,引领我们深入这座文化名山的肌理。《小孤山与妈祖文化》揭示信仰的流转,《佛寺祀海神》剖析文化的交融,《历代帝王将相与小孤山》追溯历史的足迹……每一篇都是他攀爬文化高峰时留下的坚实脚印。他不仅考证史料,更关注"文化地标的现代性困境与重生",这种古今对话的学术视野,使他的研究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现实的温度。
        他以考古学家般的严谨,历史学家般的缜密,详考雷水雷池的来龙去脉,著文倡言:雷池主体水域当在宿松。这一论断,不仅廓清了地理学上的千年迷障,更为桑梓文化根脉之重光立下基石。每思及此,我都不禁感慨:若非有廖君这般不畏艰难、不惧争议的求真精神,多少历史真相将永远湮没在时光长河之中?
       这份执着,无论身份如何流转,始终如薪火相传。当他在杏坛执教时,心中挂念的仍是育人根本。他精心创编《习作评点》小报,志在点燃学子心中表达的火种。此报后来竟得省委教育工委陈贤忠书记亲口赞誉,其价值已超越纸张,化为滋养一方文脉的甘泉。
        及至他深耕地方志书之林,其志愈坚,其功愈显。所编著《宿松古今纵览》,正是以抢救与传承为使命的文化苦旅。省方志办朱文根主任的深切好评,便是对他皓首穷经、为故土立言的最高礼赞。
       纵观廖君四十余年行迹,从深山执教到秉笔修志,始终贯穿着一种令人敬畏的纯粹精神:为求一字之真,甘踏百里崎岖;为证一地之史,可面宗亲之诘;为启童蒙之智,能燃尽点滴心力。此精神,是凿开混沌的利刃,亦是守护文化命脉的坚盾。
        当世浮华,人心易惑,廖君这般坚守真实、执着追求的生命姿态,恰似一束穿透迷雾的光。它昭示我们:唯有怀抱这份对"真"的敬畏与赤诚,无论为师、为学、为一方水土之史官,方能在这变动不居的世间,为心灵立下不可撼动的基石,为文明点燃生生不息的薪火——那正是穿透时光尘埃,照彻幽微历史长河的永恒光亮。


       蔡昌荣,1946年7月生于许岭镇梅林村,大学文化,中共党员,教育工作者,中学高级教师,文史爱好者。曾任中学教师、教导主任、县教委科长、副主任、宿中校长、县教育督导室副主任。

       主要著述有:《小学语文知识手册》《中学课程改革的建议》《戴名世散文选注》(合著)《作为戏剧家的阮大铖》《戏剧家阮大铖世家》点校《朱书集》(合著),点校《朱书全集》(合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